2016-08-18 23:24:28
在我國的兩晉時期,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文豪叫陶淵明。陶淵明曾經是一個孤兒,自幼就處於貧困交加之中,但他學習刻苦,一生飽讀詩書,是晉朝名冠一時的名士。
陶淵明長大後走上瞭仕途,擔任彭澤縣縣令。有一天,郡裡派人到彭澤縣視察工作,差吏提醒陶淵明,應該束帶去拜見。陶淵明說:“我不能為瞭區區五鬥米的俸 祿,點頭哈腰地向鄉裡的庸俗之徒彎腰行禮。”說完便辭去瞭官職,從此歸隱田園瞭,一生再也沒有擔任過一官半職。陶淵明在赫赫有名的《歸去來辭》中表達瞭自 己對於官場生涯的厭惡,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無比向往和熱愛。
陶淵明對自己當初從政的做法感到十分懊悔,覺得自己迷失瞭做人的準則,從而偏離瞭生活的方向,好在尚未走得太遠,能夠及時地幡然醒悟。歸隱田園是絕對正確的,而走向仕途卻是錯上加錯的愚蠢之舉。
歸隱田園的初期,陶淵明傢裡尚有仆人和丫鬟,日子過得沒有憂慮。他和妻子也每天都到田地裡勞動,被時人譽為“夫耕於前,妻鋤於後”,是一對絕配的男耕女 織的伉儷。然而好景不長,他傢不慎發生瞭一場慘烈的火災,所有房子和財物都燒得精光。後來的日子便一天不如一天,時不時還得挨餓受凍。
東晉滅亡之後,新任的皇帝曾經重新起用陶淵明做官,被他嚴詞拒絕,贈送給他的酒肉等食物,也遭到他的拒收。後來,陶淵明在貧窮和疾病的雙重折磨下死去瞭。
現在,我們常說的一句成語“不為五鬥米折腰”就是從陶淵明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這個成語高度贊揚瞭陶淵明的清高,他有傲骨和志氣,不為名利而逢迎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