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中的“烏江”指的哪裡

2016-08-21 19:14:05

項羽,人稱西楚霸王。當年楚漢相爭時期,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項羽,遭垓下兵敗後潰退烏江,乃至在四面楚歌中引刀自刎,結束瞭一代英雄的短暫一生。這是民間大眾耳熟能詳的一個傳誦至今的歷史故事。但是,你知道烏江自刎中的烏江指的是哪裡嗎?
烏江以前人們以為是臨江其實是錯誤的,當年西楚霸王項羽“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殊不知烏江乃是安徽省的一座小鎮的稱謂,並不是某條河流的名稱。於是一起令人為之遺憾的、以訛傳訛的謬誤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瞭。
若是不信傾聽小編一一為你講解。

烏江乃指的是安徽省烏江鎮

安徽省東南端瀕臨長江西側並與江蘇接壤之處,有一古城,秦制歷陽,古謂和州,今稱和縣。據《南畿志》載:“歷陽本秦縣,項羽封范增為歷陽侯,即此。”因項羽尊范增為亞父,故將歷陽城池命名為亞父城。
當年李白的一首七絕《望天門山》和劉禹錫和州剌史任上的一篇絕唱《陋室銘》,曾為此小城增色不淺。由該縣北門出城約行二十公裡,即可抵達隸屬該縣的一座名為烏江的古鎮。古鎮緊靠長江西岸,一條東西向的支流穿越其北端,名日駐馬河,河上有一小橋,橋的中部即為皖蘇兩省的交界處。古鎮的南側有一小山,名為鳳凰山,山上有一古老祠堂,即蜚聲遐邇的西楚霸王靈祠,自唐而降,官民依時祭祀,千年香火不斷。小小的烏江古鎮即因系兩千多年前項羽魂歸之所而在當地留下瞭一點名聲。

“烏江”這個地名首見於史冊乃系太史公的《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兵敗垓下後“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由此可見,“烏江”這個稱謂就很容易被後人誤認為是一條河流瞭。又據典籍載,烏江這個地方秦制烏江亭,西晉置縣,宋明後廢縣為鎮而至今。此外,全國地名冠以“烏江”的則有數處,諸如貴州省遵義市瀕臨烏江(一條有名的長江支流)的烏江鎮,甘肅省張掖市的烏江堡和江西省吉安市的烏江圩等等,可能緣於此,有的人就會犯瞭將此一“烏江”當成彼一“烏江”這樣的錯誤瞭。

再有一點更須指出,煙波浩淼、洶湧澎湃的長江在過江西湖口進入安徽境內後的走向是由正西東向轉為鈄南北向的,此段水域古稱楚江,今皖人稱之為皖江。而烏江鎮所瀕臨的一段較長的江面,則是呈正南北向的,故世人常稱的江南在此處實為江東。項羽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和李清照的“不肯過江東”等語詞中的“江東”,實乃長江之南岸也。
由以上所述可見,烏江鎮稱謂上的“江”字著實迷惑瞭一些人;以訛傳訛的謬誤之所以能夠一直延續至今,恐亦蓋源於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