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氏女嬌,是中國上古時期漢族神話傳說中大禹的妻子,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塗山,有塗山氏祖廟。女嬌她不但美貌,更兼賢惠。作為偉人的妻子,等待她的是幸福與犧牲的雙重考驗。《吳越春秋》載:“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關於禹的婚娶還有《塗山歌》為證。
塗山氏女嬌簡介
女嬌是上古時代傳說中塗山氏的女兒,夏禹姒文帝的妃子,儀容秀美,生性嫻雅,是當地有名的美女,生卒不詳。禹即天子位後,曾兩次會盟諸侯,所選的盟址一次是塗山,另一次則是在會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諸侯會盟大會的地址選在蚌埠懷遠塗山,就有報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大禹與女嬌舉行瞭婚禮,自辛日結婚,到甲日(前後隻有4天)就外出治水去瞭。這一去竟也是“十年八載不回還”,十月懷胎的艱辛,女人最難熬的苦難都降臨在女嬌的身上。這樣苦悶的心情反映在女嬌的《候人兮猗》歌裡,《呂氏春秋》載:“禹行水,竊見塗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兮”“猗”是虛詞,相當於“啊啊”,充分表達瞭女嬌盼丈夫早日歸來的迫切心情。
相思成疾,女嬌再也顧不得世俗規矩,親自跑到瞭禹的傢鄉。也在附近的安邑安瞭傢,照顧大禹的飲食起居。如同小說傢們喜歡說的那樣:悲劇發生瞭。女嬌有一天給禹送飯,看見瞭化身為熊的禹,十分羞慚,遂化為石頭,禹向此石索要兒子,石頭裂開,禹的兒子啟誕生瞭。
正所謂“軍功章裡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大禹治水的成功,有女嬌這位賢內助作出的犧牲。
這樣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真是中國漢族婦女傳統美德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