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正史中呂蒙是怎麼死的?疑呂蒙被毒死

2016-08-12 22:59:40

  呂蒙(178-219,一說180-220),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而歷史中的呂蒙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他於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他忠於孫吳,對孫權盡心力籌謀。

  對於呂蒙的死因,有兩種說法。

  一、 發病而死。

  據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記載: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蒙固辭金錢,權不許。封爵未下,會蒙疾發, 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 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 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 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 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

  從陳壽的記載來看,呂蒙是病死的,也有理論依據,呂蒙 16 歲 時便隨姐夫鄧當上戰場殺敵,可謂少年英雄。此後,跟著周瑜身經百 戰,屢立戰功。在赤壁之戰後,呂蒙已成為周瑜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將 和未來的接班人(當時周瑜病故時,眾人都以為繼承人是呂蒙並提前 祝賀。當周瑜指定魯肅時,眾將錯愕,呂蒙也非常失望。但他遲疑瞭 一會便跪拜魯肅,其他眾將也才跟著跪拜) 。

  根據呂蒙的生平經歷, 其早年隻是“吳下阿蒙” ,卻戰功赫赫,可以推斷出其一定是個勇將, 常年征戰,哪有不會受傷的。到 42 歲時,他已經是傷痕累累,身體 嚴重透支瞭。其實,在關羽奪樊城時,呂蒙就生病瞭,由陸遜接替, 關羽也才放心的去攻樊城。

  但是,呂蒙在追殺關羽時可是生龍活虎呀,連陸遜的大軍都苦苦 追趕不上。突然溘然長逝,從道理上說病死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急 性病。但呂蒙長期征戰,身體硬朗,得急性病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 朱元璋送徐達的那隻烤鵝。況且,呂蒙意氣用事,一心斬殺關羽,他 報的不是孫權,而是周瑜。違抗軍令本來就是死罪,更何況還將災難 引向瞭吳國。所以,不殺不足以平息孫權心中的怒火。再者,呂蒙取瞭荊州, 荊州是什麼地方?是威震天下的關羽鎮守的地盤; 更是周瑜、 魯肅等人一輩子都想取而沒能取下的地方, 正如慶功宴上諸將說的那 樣“大都督此戰兵不血刃而取荊州,功勞蓋過周瑜、魯肅多矣” ,正 所謂“功高震主” 。

  如此違抗軍令又功高蓋主之人,孫權能容忍嗎? 但是,孫權知道即使呂蒙違抗軍令,但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他是吳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就算殺也不能明殺。 於是, 孫權來瞭個 “一 箭雙雕”之計,先毒殺呂蒙再召集天下名醫為其治療,來贏取吳國的 民心。 這也可解釋孫權為什麼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內殿, 一是方便監視, 怕其裝死;二是做給大臣們看的,好讓他們誓死為自己效力。

  二、 被孫權毒殺。

  這是《新三國》裡呂蒙的死法。奪荊州後,呂蒙病重,孫權召見陸 遜議事。陸遜見孫權之前,孫權讓張昭帶陸遜看看呂蒙大都督,陸遜 一看死瞭,張昭對陸遜說: “主公讓大都督去奪荊州,拿下荊州不要 傷害關羽,大都督一意孤行,把東吳逼入危難之中,他的死也算上天 報應吧” 。

  聽聽話裡的殺機,張昭的意思是,誰對主公威脅或牽制和 不聽命令,就和呂蒙一個下場。 從陸遜掀開的被子來看,呂蒙臉色鐵青、發紫,口角流污。再加上 張昭的話,可明顯推出:呂蒙因違抗君命,被孫權毒殺。在《新三國》 裡,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很容易推斷出來,因為在呂蒙死之前,劇情 做瞭大量的鋪墊。

  呂蒙攻下荊州後,首先做的就是設壇祭奠周瑜,以 報周瑜當年的知遇之恩(而不是報孫權之恩,大忌呀) 。然後陸遜傳 孫權令“奪下荊州後,駐守休養,不能斬殺關羽” ,而此時,呂蒙命 人關閉城門不讓陸遜進城傳令,又令人追殺關羽(還讓人打著自己的 帥旗把陸遜引向相反的方向) 。這明顯是違抗君命,一心想治關羽於 死地呀,把戰火引向東吳呀(大忌中的大忌)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