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9:49
第三,對於長幼關系和君臣關系上,多爾袞做得很不好。多爾袞這個人號稱睿親王,可能他太把這個順治帝當成一個小孩瞭,他就忘瞭,這個小孩是皇上。他覺得這不就是我侄兒,我又沒兒子,我對他教育教育理所應當,說說,訓訓,他就不明白,他是滿人,他那個漢文師傅,您記得他有漢文師傅,他會對皇上進行教育啊,您生下來就是皇上,誰都得給您跪著,誰跟您說話都得自稱是奴才,都得是這麼著那麼著,他這個漢文師傅會拿漢人這套理論教育他,別什麼攝政王啊,他就應該給您跪著,他對您說話就不能大聲,大聲就是錯的。
順治小皇帝就逐漸地接受瞭這種觀點。認為我是皇上,我可以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他們都得老老實實,我叔叔怎麼著,攝政王怎麼著,我不應該怕他,他應該怕我,他實際上就接受瞭這種教育。
緊接著還有,這個師傅他會偷著教育,您看在我們漢人這兒,哥哥死瞭,弟弟娶嫂子這個事是丟人現眼的事,這出去怎麼見人呢?
這樣,順治小皇帝開始對多爾袞有不滿意的地方,多爾袞和小皇上之間矛盾產生瞭。有的人會說,您這個是猜的吧,您的考證我看都是分析,找一個具體的事例說明他們之間確實產生矛盾瞭。
這太多瞭,《清實錄》裡面到處都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一年,京城流行瘟疫,你說那個時候中國人怕什麼瘟疫?天花!死的人太多瞭,不死也落個麻子,那個時候中國人麻子有多少?誰能治,誰也沒有辦法治,面對著天花,隻能是束手無策。就在某一年,小皇上也在北京,京城流行天花。當時多爾袞可急壞瞭,剛剛聽說這件事,沖進宮中把小皇上搶出來,帶著七八十個人,策馬狂奔,跑到關外,他知道,那兒冷,那兒沒有天花。他就帶著小皇帝離開瞭京城,小皇上也不知道實際情況,非常害怕,這麼幾歲小孩,讓馬給夾著,他不害怕才怪。過瞭十多年後,多爾袞都死瞭好些年瞭,他回憶起那年的情景還恨恨地說,什麼人啊,幾十個人就把我帶走瞭,沿途之上,到處都是土匪,我吃吃不上,喝喝不好,也沒人保衛我,策馬狂奔,這不是要殺我是什麼?說到這兒我就想起來一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罪名真是想有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