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傳奇一生:從嬪妃到權傾朝野的皇太後

2016-08-13 13:05:51

  緊接著,恭親王就接到慈禧旨意被免去瞭差事,賦閑在傢,這回慈禧總算松瞭一口氣。可是這畢竟是她初步運用自己的權力,政治手腕還尚不成熟,她雖然革瞭恭親王的職,但朝野內外都是恭親王的黨羽,恭親王不會輕易罷手,這件事也不會這麼輕松就瞭結。

  再罷奕訢

  因為這幾年奕訢的功勞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的,即使有些事不是什麼大事,奕訢也都責無旁貸,奕訢一經罷免,引起不少人的不滿。慈禧接連收到上書,請求免去奕訢的處分,慈禧一看這大臣對自己的處理是不太滿意啊,就趕緊去跟慈安商量。慈安還是比較厚道的,主張適可而止、得過且過,畢竟六爺功勞不小。慈禧一看,既然這個事情確實是處理得過於魯莽瞭,那就改變策略,放長線釣大魚,於是就恢復瞭奕訢的議政王身份。這是第一次罷免恭親王,到其恢復職位,前後僅持續瞭十天的時間,慈禧算得上慘敗。

  但是,要知道慈禧並不是那種善罷甘休的女人,奕訢再一次獨攬大權,慈禧的心中更加難以平復,她早晚還是要找機會徹底扳倒奕訢。

  在那個時期,慈禧認為,分擔她權力的人隻有她兒子和慈安,再容不下他人,除瞭他們之外的別人,是她絕不允許來觸碰她的權力的。因為慈安是正宮娘娘,她無法與之競爭,有事兒和她商量就已經足夠瞭,而自己的兒子是皇帝,這個時候不能親政,那隻有兩宮太後可以分擔權力,奕訢身為一個議政王的歷史使命早該結束。

  從那以後,恭親王與慈禧相處的過程中,就時常發生摩擦。說到他第二次遭到罷免,還是因為這個安德海。

  同治八年(1869)的時候,安德海以皇帝就快要大婚為由,奉慈禧太後之命到南方為同治皇帝采辦龍袍。其實,太監是不被允許出宮的,安德海得以出宮應該也是在慈禧面前下瞭一番功夫,才求來這麼個機會,並且找瞭個借口。安德海一出宮門直奔蘇州,不料早已被慈安和恭親王給盯上瞭。其實慈安與慈禧多多少少也是有矛盾的,包括與小皇帝之間,也有著錯綜復雜的矛盾,所以這次慈安跟恭親王同仇敵愾,合力對付安德海。

  要怪也就怪安德海這個人太不安分,想不引起別人的註意都難,本身一個太監出宮就是違規操作,他在路上還不檢點,十分張揚,找瞭許多女人上他的官船,沿運河南下的過程中還大張旗鼓、吹拉彈唱,要多高調有多高調。所以他的船遊到山東地界的時候,就碰上一個膽大的巡撫要治他,那人就是丁寶楨。他在辦安德海之前,決定先去探瞭探慈安的態度,他火速八百裡加急上書請示慈安。當時慈禧正在病中,慈安獨當一面,把折子一看,心想這安德海瞭不得啊,出瞭宮不說,在路上還有這麼多囂張的事,當即一道秘密口諭,下令就地正法安德海。丁寶楨很快接到瞭諭旨,有太後撐腰,那還等什麼,立馬前去拿下安德海,二話不說就給他斬首示眾瞭。

  慈禧得知此事之後銜恨在心,氣不打一處來,她知道慈安是與恭親王串通一氣的,所以在小皇帝面前,言語間透露出對恭親王的深刻憎恨和極致不滿,攛掇小皇帝找一個借口把恭親王再一次全權罷免。

  當時小皇帝提出要給兩個母後修復圓明園,但是奕訢考慮要以國傢大事用銀為重,所以反對,認為修圓明園這些事都太浪費瞭,這就觸瞭小皇帝的黴頭,使得他十分生氣,想起母親說的一些話就把恭親王的一切差事又給罷免瞭。隨即立刻招來朝野上下一片反對之聲,所以西太後又不得不擺出姿態,裝模作樣對小皇帝大加訓斥瞭一番,然後無奈又給恭親王恢復瞭一些差事,這第二回合,恭親王還是贏瞭。

  通過這兩次的交手,奕訢的心靈可以說是受到瞭沉重的打擊。最終他徹底被免職是在1884年,當時是中法戰爭非常激烈的時期。就中法戰爭這個問題,奕訢是主張議和的,然而慈禧是主戰的,兩人再次產生矛盾,最後法國人竟然“不戰而勝”,使得大清國丟盡顏面。慈禧一怒之下,又以此為借口,再一次罷免瞭奕訢,讓他從此賦閑在傢。

  加害慈安

  然而事實並不像慈禧預料的那麼簡單,此時她還不能夠真正獨攬大權,因為還剩下一個永遠橫亙在她面前的正宮慈安,這個障礙是無法跨越的。隻要慈安一除,慈禧就能夠真正的一人獨大,所以慈安這個阻礙她專權的絆腳石,就是她下一個開刀的對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