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03:23
從一介山野村夫到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短短十餘年間蔣介石便躍升至國民黨政壇頂峰,速度之快讓人刮目。此後,作為國民黨首腦人物,攀踞國民黨政治舞臺近半個世紀之久,無人可與其比肩。
當然,蔣介石的專制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殘酷的政壇角逐和鬥爭使其經歷瞭幾次沉浮。在蔣介石政治生涯中曾有三次下野。每一次下野,盡管都是一次以進為退的策略行動,但其狹隘自私、睚眥必報的心理,使其在每一次下野前後,都要找替罪羊或發泄積憤或殺雞儆猴:1927年下野,殺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1931年下野,殺國民黨著名左派領袖鄧演達;1949年下野,殺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陳儀。
督師北伐兵敗徐州的犧牲品: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
1927年5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不久,便打著繼續北伐的幌子,大肆爭奪地盤,擴充勢力。8月,蔣介石兵分三路,親自督師前線,一路猛攻,妄圖迅速“吃掉”孫傳芳部,結果中瞭孫傳芳的口袋伏兵計,不僅損兵折將,還丟瞭徐州,隻得狼狽逃回南京。誰知後院又起火,內部派系鬥爭迭起。在桂系和嫡系主將何應欽的逼迫下,8月13日,蔣介石被迫離開南京,前往上海,14日在上海發表下野通電,以安撫人心。為瞭挽回督戰失利的影響,堵住眾口,蔣介石下令槍斃瞭第十軍軍長王天培。
王天培,侗族,貴州天柱人。辛亥革命爆發時,參加武昌起義,後入黔軍,任貴州軍務督辦。“四一二”政變後,執意投靠蔣介石,阻止武漢北伐軍東下討蔣,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5月上旬,蔣介石北伐時,率部北上攻打徐州。在付出重大傷亡的情況下,第十軍突破敵人的三道防守線,勝利占領瞭徐州。按蔣介石原來的估計,徐州需要3個月才能攻下,結果第十軍僅用瞭20多天即完成瞭戰役目標。
徐州勝利,使王天培驕傲起來,在蔣介石、何應欽、李宗仁等人面前不知顧忌,引起他們不快。由於忘乎所以,王天培部在孫傳芳部的反擊下,兵敗如山倒,一發不可收拾。當時,蔣介石處於被迫準備宣佈下野之時,倒蔣各派都對蔣施加壓力,而徐州督戰失利也成為政敵攻擊的口實,氣頭上的蔣,正想找一個替罪羊來解脫自己,王天培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瞭。
關於王天培被處死的詳情眾說紛紜,據說王天培到司令部會見蔣介石時,一見面便對蔣發牢騷,說第十軍在前方孤軍作戰,糧餉也不按時發給,第七軍在後方安坐不動,敵人反攻過來,也不派一兵一卒支援等等,蔣聽後大怒,隨即下令拘押王天培,後又解往杭州,於9月2日秘密處決。1928年8月,國民政府明令昭雪,照陸軍上將陣亡例給予撫恤。
復出之路的絆腳石: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鄧演達
1931年12月15日,又是蔣介石深感痛苦的一天。這一天,他不情願地辭去瞭國民政府主席、陸海空三軍司令的職務,連一年前譚延闓病死南京以後由他繼任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長之職也一並辭掉瞭。盡管此次下野亦是以退為進之策,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而竊取的要職,都拱手讓給對手,蔣介石仍恨得咬牙切齒。
下野前,他為再次復出作出瞭周密安排:在南京組成瞭中央臨時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各要害部門安插瞭親信;按照自己的意願改組瞭江蘇、浙江、江西和甘肅四省政府;建立瞭“藍衣社”、“復興社”等特務組織。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秘密殺害瞭他最忌恨害怕的競爭對手:鄧演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