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傢垴戰役:彭德懷和毛澤東的意見分歧點

2016-08-13 16:17:39

  百團大戰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歷史中長期以來頗受爭議,人們對這次戰役也始終褒貶不一。這次戰役致使毛澤東和彭德懷產生瞭意見分歧,尤其是百團大戰中的關傢垴戰役使得彭德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指為反共、反毛澤東。那麼,為什麼說百團大戰之關傢垴戰役成為彭德懷和毛澤東的意見分歧點呢?

  彭德懷與毛澤東在抗戰方式上的分歧

  抗戰爆發後,朱德、彭德懷等人主張將中共主力部隊投入抗日,並相信紅軍能通過運動戰的形式打大戰,並認為紅軍的壯大發展要靠打勝戰、樹聲威。而毛澤東則認為,鑒於當時中共部隊人數少裝備差,力量太過弱小,如果貿然將這幾萬部隊送到抗日戰場上,輕易地在與日軍的作戰中損失掉,無論如何都不利於“革命的基本利益”。因此他不主張太快出動軍隊在前線,反對打陣地戰、運動戰、正面戰,甚至不主張集中作戰,以避免與日軍的正面沖突。為瞭統一黨內意見,在1937年8月份的洛川會議上,毛澤東促使與會者通過瞭符合其想法的決議:“為瞭爭取民族革命戰爭的領導權,必須把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力量放在第一位。對日作戰必須堅持遊擊戰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紅軍出動必須分批出發,出發後亦應著眼於發動群眾和創造根據地。”

  為瞭使自己的政策被嚴格執行,毛澤東要求各級領導人“要堅持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的作戰原則,把主要的工作放在瞭發動群眾和創立敵後根據地上面來瞭”。毛澤東明確告誡他們:“紅軍不應集中作戰,尤其不應暴露紅軍目標,引起敵人註意,應暫時把我軍兵力一概隱蔽,並養精蓄銳,以便分散做群眾工作”。同時要求他們“在公開場合向各方解釋時,說紅軍不會打陣地戰,不會在平原上作戰,不習慣被集中指揮,技術和裝備十分貧弱,隻能自主的在山地上打些遊擊戰”。

  而彭德懷一再堅持紅軍要打響旗號就必須要打運動戰,他與毛澤東因此事爭執起來。最後,彭德懷與毛澤東對於這一觀點也達成瞭統一,就是“一切以遊擊戰為主,但是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所以,這次的矛盾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問題。從一些史料中也能看出,包括毛澤東在內的黨政軍整個百團大領導人幾乎都是同意發起百團大戰的。但是後來,毛澤東卻後悔瞭。

  關傢垴戰役的爭議

  在百團大戰中,關傢垴戰役是打得最艱難、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因為彭德懷一心隻想消滅掉日軍岡崎大隊。而關傢垴地區的地形易守難攻,八路軍與日軍激戰良久,仍沒有完全占領陣地,為此傷亡慘重。而此時,恰好從莫斯科回延安的王明也參與百團大戰。這使得這場關於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問題變得更加的尖銳。在這個問題上,彭德懷沉默瞭,進而導致黨中央批鬥彭德懷隻向王明作報告,支持王明路線,一同犯瞭“左傾”錯誤的 “罪證”。

  百團大戰,尤其是關傢垴戰役,使得彭德懷在後期受到瞭很多詬病。甚至有人說彭德懷好大喜功,使得中國紅軍的力量受到瞭很大的沖擊,並向國民黨暴露瞭紅軍實力,直接導致瞭“皖南事變”。

  百團大戰的評價

  雖然,百團大戰致使八路軍損失瞭大量的兵力,也引來瞭日軍後來的“大掃蕩”,革命根據地遭受瞭嚴重的破壞。但這次戰役鼓舞瞭全國人民抗日的信心,並且此戰也緩解瞭國共之間的矛盾,打破國民黨右派所鼓吹的“遊而不擊”的謊言。

  以上就是對關傢垴戰役如何成為彭德懷與毛澤東意見分歧點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