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22:08
夏少康復國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少康為恢復夏後氏統治,指揮有虞氏、有鬲氏軍在中原地區與寒浞的有窮氏、有過氏軍的作戰。
夏王太康時期(約前20世紀中),都斟尋(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終日田獵,不理民事,國力日衰。一次,他遊獵於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歸。東夷有窮氏部族首領後羿(又稱夷羿),率領部族軍乘虛進入斟尋,奪取政權,拒絕太康回都。太康死後,後羿立其弟仲康繼位,實由自己執政。仲康亡,後羿趕走其子相,自立為王。後羿也迷於田獵,將朝政交部屬寒浞代理。寒浞培植自己勢力,趁後羿田獵之機,聯合後羿傢臣殺死後羿,逼死其子而稱王。
寒浞極欲消滅夏後氏勢力,以鏟除後患。相逃到同姓斟灌氏(今河南清豐東南)處,依靠斟灌氏和斟尋氏的力量,在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立國。寒浞有澆、殪二子,分別封於過(今山東萊州西北)和戈(約在今河南中部)。他派澆率領有過氏(居過地)軍進攻斟灌氏、斟尋氏,將其攻滅,殺死相(參見澆滅相之戰)。
相妻後緡是有仍氏(今山東濟寧東南)女,逃到娘傢有仍氏處生子少康。少康長大後為有仍氏牧正。澆又派兵攻打有仍氏,欲殺少康。少康逃至有虞氏(今河南虞城東北)。少康在有虞氏積極準備復國。他做瞭有虞氏庖正,並娶有虞氏二女成傢;不斷積蓄力量,“有田一成(方圓十裡),有眾一旅(500人)”(《春秋左傳·哀公元年》)。
夏朝遺臣伯靡曾後羿手下任職,後羿死後逃到有鬲氏(今山東德州東南)處,積聚力量,並和少康取得聯系,準備配合攻打寒浞。少康和伯靡乘寒浞頻繁用兵,內部矛盾加劇之機,終於發起復國之戰。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後擊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軍突然攻打過地澆的有過氏軍,一舉滅澆(參見夏少康滅澆之戰)。又命其子季杼領兵於戈地擊敗豷軍,殺死豷(參見夏季杼滅豷之戰)。寒浞兩翼被剪,伯靡即率有鬲氏軍大舉進攻夏故都斟尋,大敗寒浞的有窮氏軍,滅寒浞(參見夏伯靡滅寒浞之戰)。伯靡遂立少康為帝。少康回到夏初都陽翟(今河南禹州),恢復瞭夏後氏的統治。
夏少康滅澆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後期),在夏少康復國之戰中,少康率領有虞氏軍在過(今山東萊州西北)地攻滅澆的有過氏軍的作戰。
寒浞奪取政權後封長子澆於有過氏的過地。太康死後,位傳經仲康、相至少康。少康一傢經澆追殺,幾經劫難,隻剩少康一人逃至有虞氏處(今河南虞城東北)立住腳跟(參見《夏少康復國之戰》、《澆滅相之戰》條)。有虞氏是原始社會末中原地區部落大酋長舜的後裔,首領虞思不忍夏朝奠基人禹絕後代,便任命少康為庖正(廚官),封於綸(今河南虞城東南),並將二女嫁給少康。少康積極聚集力量,有一支500人的隊伍,準備復國。他佈施恩惠,施展才華,收籠夏朝遺民,安撫夏朝遺臣;又和在有鬲氏(今山東德州東南)的夏朝遺臣伯靡取得聯系,共同行動。少康先派親信大臣女艾到澆那裡作間諜,分化瓦解澆的勢力,刺探情報。然後,親率有虞氏大軍突然進攻過。澆忙率有過氏軍迎戰。有虞氏軍一舉攻滅有過氏軍,為復國打下瞭基礎。
夏禹攻有扈氏之戰
相傳帝禹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帝禹部落聯盟進攻有扈氏(今陜西戶縣一帶)的作戰。
禹在完成治水及戰敗三苗(參見舜攻三苗之戰)後,實力更強,威勢益增。曾在塗山(今安徽蚌埠西,一說今浙江紹興境)召集中原各族系部落首領聚會,以確立其最高領導地位。有不從者,如曹、魏、屈、騖等族,俱被禹以武力征服。此際,禹的權力已超出部落聯盟領袖具有的公共權力范圍。在會稽之山召集部落首領集會時,防風氏後至,竟被禹殺。與禹同為姒姓的有扈氏,是位於禹所在地陽城(今河南登封告城)西方的強大部族,對禹的權力膨脹,頗為不滿。禹遂召集所屬部落進攻有扈氏。經多次交戰,終未能將其徹底征服。
澆滅相之戰
夏王相時期((約公元前20世紀中後期),在夏少康復國之戰中,澆率領有過氏軍攻滅相及其領導的斟灌氏(今河南清豐東南)、斟尋氏(今河南鞏義西南)的作戰。
東夷有窮氏(今山東西部)首領後羿推翻夏後氏。不久,其部屬寒浞又篡奪政權。仲康子相跑到在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避居,依靠斟灌氏和斟尋氏力量,進行有限統治。澆是寒浞長子,被封在有過氏部族的過(今山東萊州西北)地。寒浞為鏟除後患,命澆攻相。澆率有過氏軍進攻斟灌氏及帝丘,一舉擊敗斟灌氏軍,攻克帝丘。相再逃到斟尋氏處。澆又率軍進攻並擊滅斟尋氏,殺相。相妻後緡已懷孕,急從小洞逃出,跑回娘傢有仍氏(今山東濟寧東南)處避居,生兒子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