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30:17
在抗日戰爭時期,皖南事變當中,新四軍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英勇抗擊,最終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這也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那麼為何新四軍遭到如此突襲,皖南事變的歷史真相是什麼?帶著疑問,下面中國小編為大傢一一述來。
根據國共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協定,新四軍在編制上屬於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領導。但是新四軍事實上聽命於延安的共產黨。
因此,我們均能夠發展,均應該發展。這種發展的方針,中央曾多次給你們指出來瞭。所謂發展,就是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所能允許的范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地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在這種根據地上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權,向一切敵人占領區域發展。例如在江蘇境內,應不顧顧祝同、冷欣、韓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評、限制和壓迫,西起南京,東至海邊,南至杭州,北至徐州,盡可能迅速地並有步驟有計劃地將一切可能控制的區域控制在我們手中,獨立自主地擴大軍隊,建立政權,設立財政機關,征收抗日捐稅,設立經濟機關,發展農工商業,開辦各種學校,大批培養幹部。中央前要你們在今年一年內,在江浙兩省敵後地區擴大抗日武裝至十萬人槍和迅速建立政權等項,不知你們具體佈置如何?過去已經失去瞭時機,若再失去今年的時機,將來就會更困難瞭。
《新四軍的發展壯大與兩條路線的鬥爭》寫道:奇同志在分析這些情況之後,認為要開辟蘇北,要建立以蘇北、皖北為中心的華中抗日根據地,單靠新四軍現在江北的四、五支隊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少奇同志在淮南反摩擦以後便向中央提出建議:如果我們要向東發展,解決蘇北問題,最大障礙是頑軍韓德勤。韓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江蘇省主席,是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所屬部隊號稱十萬,聲勢不小,要掃除這個絆腳石,全面解決蘇北問題,單靠現有江北部隊顯然力量不足,因此建議中央從華北調八路軍一就師南下,並令江南陳、粟部隊北上,歸中原局統一指揮。這個電報發出不久,中央便同意少奇同志的建議,即要陳毅、粟裕兩同志率蘇南部隊渡江北上,調八路軍第五縱隊三個旅南下,進入蘇北,歸中原局統一指揮。一九四○年十月黃橋一戰,陳、粟部隊殲頑韓主力,我五縱隊也已進入蘇北鹽城。
所以新四軍在擴充勢力的過程中,不時與同一戰區的國民黨軍隊發生武裝沖突。1940年10月初,江蘇省省主席韓德勤和陳泰運所組成的國民革命軍部隊與共產黨部隊新四軍發生嚴重沖突。陳毅率領的“新四軍第一支隊”,以不到萬人的兵力,於交戰過程中,擊敗總兵員達三萬以上的桂系陳泰運部隊,占領江蘇北部的黃橋,並於不久攻下泰州薑堰。而稱為“黃橋事件”或“黃橋事變”的該軍事沖突,不但造成國民革命軍萬餘人傷亡,且讓本來僅駐安徽的共產黨新四軍,控制瞭江蘇部分省境。
同月19日,因為擔心類似兩黨軍隊沖突的黃橋事件再度發生,以致影響中日戰爭戰況,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最高領袖委員長蔣中正命令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長的名義,向八路軍正副司令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發出“皓電”
因此,又證明兄等來電所謂編制方面,因任務與組織之連帶關系,因而超過原來編制,現在有五十萬人之說者,果指此而言乎?夫統帥部對於各軍任務分配,均視其軍隊之素質與敵寇之情況,而規定作戰地區與作戰任務;第十八集團軍原在晉北作戰,新四軍原在江南作戰,其性質裝備,皆與規定地區悉相配合,乃兄等均不遵照命令,擅自放棄規定任務,而肆意越境略地,奪槍勾兵,自由擴編,故十八集團軍遵令改編之始,原僅四萬五千人,而至今竟稱為五十萬人,今姑不問其人員武器有無虛實,亦不計裹脅成軍能否作戰;而事前既未照章核準,事後又不許中央過問,僅要求中央照數發餉;現在全國集團軍總司令總計不下數十人,從未有未經奉準,而自由擴編者;敵後遊擊隊,且不下百餘萬,亦未有不經點驗編組,而自由領餉者。茲兄等所稱人數,若為未奉核準,而擅作毫無限度之擴編,恐再閱幾時,勢必號稱百萬;中央安有如許財力,地方安有如許民力,供給此核定數目以外,無限制之兵員?若本無此數,而漫為虛報,則法定編制尚應剔除缺曠,更無不經點驗而濫發之理。茍有其一皆悖抗戰建國,統一軍政之原則。 …… 然而中央為顧全抗戰之大局,統帥為愛護抗戰之實力,對於兄等部隊種種違令幹紀之行動,不惟迄今大度包容,不加罪譴,而且始終顧全,期以精誠相感,始則改劃作戰地區,屢將被兄等攻擊之國軍,設法他調,以避免摩擦;最後,且不惜將抗戰有功之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鐘麟與該戰區抗戰有功之國軍各部,均予調開,而如提示案中所示,準予玉階兄指揮冀察區內軍事指揮之大權,俾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全數集中該區域內,得有廣大之作戰地域,盡量發展抗戰之功用,並免與友軍雜處,根本消除所謂摩擦之因素,藉使全國各軍,同仇敵愾,無所牽制,得以各對當面之敵,專心作戰。中央之所以維護兄等所部,委曲求全,蓋已無微不至矣。切望兄等迅即遵令將黃河以南之部隊,悉數調赴河北,厚集兵力,掃蕩冀察殘敵,完成抗戰使命,全國軍民同胞,所蘄求於兄部者,惟此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