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權力規則帶回傢

2016-08-15 22:48:06


阿燕還說廣州不安全,但他已在番禺買瞭一棟別墅,小區管理很好,兩人多數時間住在那裡。但阿燕還是哭鬧,要他賣掉工廠,跟她回老傢,“一起做小生意,我養你。”

對此,趙飛感到非常苦惱,他問:“她到底要什麼呢?錢也不要,這麼好的條件也不要,她到底要什麼?!”

傢就是婆婆媽媽的地方

黃傢良問趙飛,除瞭用“錢和條件”,他還會用什麼方式表達愛?趙飛若有所思地回答說,這一點的確是問題。譬如,阿燕把傢裡佈置得又漂亮又溫馨,他滿意極瞭,但什麼話也沒說,隻是“嗯”、“嗯”地點瞭點頭,什麼話也沒說。

黃傢良問:“如果你是她,你會有什麼感受?”趙飛回答說:“挺失落的,挺挫敗的。”

既然理解阿燕的感受,為什麼不試著學習一下新的表達方式呢?對此,趙飛回答說:“我知道應該表達感覺,但我不會呀!而且我沒有感覺……假如我那麼婆婆媽媽,我就不可能做生意瞭。”

黃傢良說,這最後一句話暴露瞭趙飛的問題。顯然,在他的意識中,他也是將傢和工作看成瞭一回事。在工作中,他如何做,在傢中,他也那樣去做。做生意不能 “婆婆媽媽”,在傢裡也不能“婆婆媽媽”。

但傢就是“婆婆媽媽”的地方。傢之所以溫暖,主要就是因為傢裡的成員“婆婆媽媽”,能理解並體貼彼此那些瑣細的感受。

(3)徹底拋棄傢的規則 公司高管的兒子是“角鬥天才”

對於多數人來講,無論把工作看得多重要,他們仍意識到傢的重要。白麗和趙飛就是如此。他們的問題隻是不懂得將傢和工作分開,不懂得怎麼在傢裡做到珍惜。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辦法就是將傢庭和工作分開對待,在傢裡奉行珍惜規則,在工作中奉行權力規則,這是解開生命中兩大主題的兩把鑰匙。

但是,同時奉行兩套人生規則是很累的。於是,極少數人幹脆放棄珍惜,在所有地方都執行權力規則,從而變得無比冷酷。

35歲的羅勝在一傢臺資企業做廣東區總經理,他充滿瞭危機感,“一旦發現任何人對我構成威脅,我都會先發制人”。他身邊的副總就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而他一直巋然不動。總部雖然知道他好鬥而且不擇手段,但鑒於他的業績,一直容許他這樣做。這也成瞭羅勝的世界觀的基礎。他總結說:“利益是根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是根繩,你用得好的話,就可以把所有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羅勝也將這種利益觀帶到瞭傢中,他四年前結婚,他認為和漂亮妻子是“利益的結合。如果我沒這麼成功,她才不會嫁給我”。現在,這個“利益的結合”正瀕臨崩潰,妻子說“這個傢是地獄,我再也不想待下去”。他們三歲的兒子好像天性中繼承瞭羅勝的“鬥志”,根本無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沒一會兒就會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離婚就離婚,羅勝對妻子並沒有什麼留戀,他說:“我才不會婆婆媽媽,任何人都不能傷害我。”但他堅決要求兒子歸自己養,因為他對於兒子天生的鬥志非常自得,認為兒子天生就是做大事的料。

但這更可能是羅勝的一種“想當然”,因為缺乏溫暖、學不會珍惜的孩子很容易染上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心理夭折”。

(4)成為權力強迫癥的俘虜 老將軍令兒子不認父親

以上兩例都是極端情況,更多的人是想有一個溫暖的傢,隻是無意中將權力規則帶回傢。做政府高官的老爸,在政府部門裡習慣瞭頤指氣使,回傢瞭也一副官派,這是最常見的“把權力規則帶回傢”。

一名老將軍,建國前戰功顯赫,建國後,他把傢當作瞭戰場。他將以前用的地圖、望遠鏡等物品搬到傢裡,閑著的時候就和這些事物打交道,沒事瞭就對妻子兒女頤指氣使,吵不過就以老將軍的身份壓制他們。他經常說:“這是組織的命令,我是軍人,就以軍人的標準做事,你們是軍人的妻子和兒女,所以隻有服從!服從!再服從!”

將軍的兒子是個很倔強的人,從小就和父親一樣喜歡控制和影響別人。將軍堅決不讓他高考,讓他參瞭軍。兒子當兵後,將軍又給他安排最低最差最沒出息的崗位,並嚴格考核他,讓他吃盡瞭處分、降職等苦頭。將軍的美好願望是磨煉兒子鋼鐵般的意志,殊不知兒子最終恨起瞭老爸,最後與父親斷絕瞭父子關系。

這是一種並非罕見的“污染”,傢成瞭將軍戰場的補充和延續,他在戰場上執行什麼規則,在傢裡也照樣執行,最終把親密關系搞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