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2:57:13
母愛最真——阿裡帕·阿力馬洪(維吾爾族)
新 疆阿勒泰清河縣清河鎮退休幹部。
頒獎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 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泉水最清,母愛最真。在她的傢裡,水濃過瞭血,善良超越瞭親情。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 委員這樣評價她:
閻 肅: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後都是娃,星星伴著月亮笑,每天都迎來一片金燦燦的朝霞。
王曉暉:她溫暖的 關愛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偏見之心。她把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化作對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靈的惶恐撫平成面對塵世的從容。
主要事跡:
從 1963年收養鄰居傢的三個孤兒開始,維吾爾族阿媽阿裡帕含辛茹苦,先後收養瞭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個孤兒。1977年,阿裡帕的妹妹在 醫院門口發現瞭貧病交加的王淑珍,將她領回阿裡帕傢。一年後,小淑珍的回族兄妹王作林、王淑英、王淑花也來到瞭阿裡帕傢。 1989年,小淑珍的繼父金學軍也去世瞭,留下金海、金雪蓮、金花三個漢族孤兒,阿裡帕再一次敞開母性溫暖的懷抱收養瞭他們,將他們撫養成人,幫他們成 傢。為瞭不讓孩子們餓肚子,阿裡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瞭班就去幫人傢打土塊,阿裡帕則每天都要到菜市場揀別人不要的蔬菜。雖然傢裡養瞭兩頭奶牛,誰也不舍 得喝奶,全部出售給別人,換點零錢支付孩子們的學費和購買生活必需品。盡管日子過得清貧,但每個孩子都享受著傢的溫暖。對於收養的孩子,阿裡帕待他們比親 生孩子還親。 2008年8月,操勞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們爭搶著贍養阿裡帕老人。每到過年過節,孩子們都會回傢團聚,180多口人圍在老人膝下承歡。每當有孩子問: “阿媽,你對哪個孩子最好?”老人總會大笑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樣親!”。
光明心生——薩佈利亞·坦貝肯(德國)
1970 年出生於德國,曾考入波恩大學研修藏學、蒙學,“盲文無國界”組織的創始人。
頒獎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給盲人開 創一個新的世界。她從地球的另一邊來,為一群不相幹的孩子而來。不祈禱神跡,全憑心血付出,她帶來瞭光。她的雙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向。
感 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她:
塗光晉:她是當代的普羅米修斯,雖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卻給遠在異國他鄉的西藏盲童帶來瞭光明與希望。
王 振耀:她讓我們看到瞭現代的白求恩!一個外國盲人能夠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這需要一種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種博愛的慈善情懷!
主 要事跡:
薩 佈利亞·坦貝肯12歲時雙目失明,然而,現在卻被譽為西藏盲童的向導和天使。在引領著失去光明的孩子重新認識自我、找回自信的同時,她也在實現著自己的人 生價值。 在波恩大學期間,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便借鑒其他文字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藏盲文。 1997年薩佈利亞到西藏旅行,她騎馬穿越西藏各地,發現這裡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便萌生瞭留在西藏為盲童創造受教育機會的想法。2000年11 月,薩佈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該中心相繼開設瞭一所盲童預備培訓中心、一傢盲文書籍印刷廠、一個盲人自我綜合中心和 一座職業培訓農場等。到目前為止,先後有96名盲童在這裡接受瞭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藏、漢、英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電腦、手工編織、做奶 酪、美術等職業技能培訓。一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孩子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一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為激發孩子們的潛 能,2004年薩佈利亞邀請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盲人埃裡克·威亨梅爾和他的登山團隊來西藏指導盲童們向喜馬拉雅山脈一座海拔7000餘米的高峰發起挑 戰。經過精心準備,薩佈利亞夫婦和6名盲童在埃裡克的帶領下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她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復事業做出瞭巨大貢獻,並因此獲得 2006年度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勇者無敵——張正祥
26年來身體力行保衛滇池,用犧牲整個傢庭的慘 重代價,換來瞭滇池自然保護區內33個大、中型開礦、采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的勝利封停。
頒獎詞:五百裡滇池橫 遭塗碳,三十年抗爭一身獨往。這是一個農民的行動,最樸素的念頭支撐他絕不讓開。已經負債累累骨碎身殘妻離女散傢破人亡,可偏偏勸不住嚇不怕打不倒買不 動,他是響當當的張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