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樹在一起——植樹節2010

2016-08-15 23:00:50

與大自然最親密的接觸,莫過於今天親手種棵樹。或許,不經意間,小時候種的小樹已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擁抱著它,就會感覺自己成長的風風雨雨。今天,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植樹節由來】

植樹節是一些國傢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1979 年2月,中國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次年3月12日,郵電部發行瞭一套4枚題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郵 票。1981年,在鄧小平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瞭《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瞭一套4枚“綠化 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Via 維基百科

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傢設立瞭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 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 “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植樹節主題】

2009年的植樹節主題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2010的植樹節主題是:與大樹在一起

【植樹節標志】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志。

1.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樹之贊歌】

如果要以一種獨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種單純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樹,進入樹的世界就像進入美與神秘的境地。

樹撫育我們的靈魂,維持生命所需並提供庇護,沒有其他的生命形態象樹一般影響我們生活,地球上龐大的森林像一張活生生的毯子般覆蓋著地球,一張生存不可或缺的毯子。

很少人會對松樹帶給我們的感受無動於衷,它們的聲音從山上直入我們的心靈,如果人們都能走入森林,偶爾傾聽樹的話語,所有森林維護保存的問題都會消失。(約翰摩爾)

作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物,森林不隻是各種樹木的組合,它們還維持著生命的復雜運作,樹吸取陽光的能量,將空氣、水及養分轉換成生命所需,森林滋養大氣層,簡言之,森林制造新鮮空氣。

森林最值得贊頌就是它的自我表達,不論是工具的把手,還是枯木椿,或是每一根活生生的枝桿,都紀錄風的吹襲,它總是敘述自己的故事,這就是為何木材對人有一種吸引力,不僅是質料本身,而是一種同源共存與瞭解的精神。(艾瑞識克隆冬)

目前我們在地球上濫砍森林及破壞自然的情況,在宗教上有一種推論,到最後我們剝奪喪失最多的是自己。(約翰佛利)

我們因樹而產生的情感,如樹木本身般的自然。樹,不分年齡大小,皆為元氣神與力量的象征,樹是少數生存比人類還久遠的生物之一,所以能夠承認樹的人值得我們敬畏。

我們一直認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豐富的資源看來實在浪費,但是當我們觀察大自然的運作,會知道任何一種資源不是無窮盡的,我們始終在等待,旁觀看著每一種資源消耗殆盡,期待下一次會更好。(約翰摩爾)

【植樹節不應“低調”】——不能管種不管活

正如網友“失愛de鳶尾”說的:

植樹造林這個問題困擾瞭我。因為我發現這是一個童話。有個段子:植樹節到瞭,下級請示領導:今年植樹去哪裡?領導神秘的一笑:還是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