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25:49
"也是在1985年, 戴爾發現IBM、康柏的商業模式過於呆板,既不能根據用戶的需要為用戶量體裁衣組裝電腦,同時資金周轉速度太慢,庫存電腦太久、太多,零售店面占用太多, 成本過高。那年,戴爾公司改做電腦,其模式是'先拿到客戶訂單,收到錢,再組裝電腦,然後發貨'。也就是說,你先打電話下訂單,告訴他們你所要的電腦配 置、存儲器大小等,交好錢,然後戴爾電腦公司才開始組裝,裝好後寄到你傢裡。
"這樣,戴爾不需要太多流動資金,沒有庫存,沒有零 售店面成本,更沒有電腦技術過時的風險,因此也沒有降價風險。既有滿足用戶需求的靈活性,又大大降低成本,這使戴爾有很大的砍價空間,即使他賣的電腦比 IBM、康柏的便宜很多,公司也照樣能盈利,而同樣的價格在IBM、康柏卻有可能虧損。你說,有瞭這種'定制加直銷'模式,戴爾不勝出才怪呢,是不是?"
陳笛:"聽起來不錯,看來戴爾跟沃爾瑪、星巴克、微軟一樣,都是除瞭創新以外,還在成本上下功夫,甚至創新就是為降低成本。"
"對,降低成本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之一。要麼有技術優勢,要麼有成本優勢,當然最好兩者都有。對於客戶而言,他們不僅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定制電腦,付出的價格也最低,而且一有問題,還能直接跟制造商交涉,而不是與零售商打交道,這很有吸引力。
"戴爾的'定制加直銷'非常成功。比如,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它的平均庫存時間在6到13天,而競爭對手的庫存時間為75至100天。電腦淘汰速度、降價速度一直很快,這種庫存時間優勢對戴爾的成功極為關鍵。
"戴爾的'定制加直銷'模式還有其他優勢。實際上,它特像中國的房地產模式,開發商在蓋樓房之前,就把房子預售給客戶,先得到購房款,然後再用這些錢蓋 房,這樣,不僅開發商自己不需要多少本錢,而且拿到這些購房款後,還可以把錢存在銀行先賺利息,或者做別的投資,大大提高利潤空間。戴爾在大學時,沒有本 錢就能開公司,道理也在於此。"
來源:《24堂財富課》陳志武|豆瓣上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