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經不起實驗

2016-08-17 23:42:51

有一些心理實驗,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令人感慨,假如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些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實驗,不難感悟到其中蘊含的美妙哲理。心理學傢認為,當你觸及他人思想的時候必須格外小心,因為你永遠也無法肯定你將會發現些什麼。

一、盧茲比薩餅

盧茲是意大利的著名心理學傢,他寫過一本自傳式心理學闡述性作品,將自己的經歷與一些心理學觀點結合起來。在這本形象而有趣的小冊子裡,提到盧茲兒時的 一件事:盧茲的母親擅長烹制比薩餅。盧茲傢境並不富裕,經常出現在飯桌上的是蔬菜比薩餅,但不定時地,盧茲盤子裡的比薩餅下,會出現美味的醃肉——這是母 親偷偷留給他的,盧茲不無感動地回憶說,那塊薄薄的醃肉讓平淡的童年充滿期望和驚喜。

盧茲根據這個回憶,在自己開的餐廳內對顧客進行 瞭 一次不動聲色的試驗,他在每份比薩餅裡面都藏瞭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祝福的話。幾乎所有的顧客都表現出莫大的驚喜,沒有人質疑這張紙的衛生狀況,而這種內藏 瞭祝福話語紙條的比薩餅被稱為“盧茲比薩餅”,並成為意式西餐裡的一道文化大餐。

盧茲通過這一實驗,印證瞭心理學上的“表層心 理”和 “轉折點”兩個理論,所謂“表層心理”指的是個體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現象以及最直觀的原因等,例如上面提到的比薩餅,“轉折點”指的是出乎意料 出現的事物,並能夠改變由表層心理帶來的心理感受,即醃肉和小紙條。

品味:出乎意料的收獲,哪怕很小,也能讓人感到巨大的驚喜。但如果這種收獲事先已經知曉,那麼絕不會有什麼驚喜,也許,隻有出乎意料才能讓你的心靈喜出望外。

二、津巴多的實驗

著名心理學傢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備受爭議的實驗,雖然最後被迫停止,但這個實驗本身卻發人深思。

實驗是這樣做的:津巴多招收瞭21位本科生作為志願者,讓他們體驗監獄生活,在實驗中,這些人扮演看守或犯人,而在此之前,這21個人都經過瞭性格測 試,被評定為情緒穩定、成熟守法的人,通過扔硬幣的方式,10個人被派去當囚犯,11個人做看守,共進行兩周實驗。“犯人”們在一個星期天的早晨被“逮 捕”瞭,戴上手銬,在警局登記名冊,然後被帶入“監獄”。一切模擬得和真實情況無異,“看守”們還制定瞭一些規則:“犯人”在進餐、休息和熄燈後必須保持 沉默;他們必須按時就餐;彼此之間稱呼號碼,要管“看守”叫“長官”等等,觸犯任何一項條例都將遭到懲罰。

這本來就是一場遊戲,但出 人 意料的是,“看守”和“囚犯”很快變得像現實中的一樣。“看守”們認為“囚犯”都是危險的,對他們態度嚴厲;而“犯人”也把“看守”看成施虐狂,暗地裡心 存反抗,在幾天之後,“犯人”們當真組織瞭一次反叛活動,但被“看守”們殘酷地壓制瞭。自此,“看守”們又制定瞭更多的規則來約束“犯人”,甚至想方設法 折磨他們。

在實驗進行到中途的時候,大多數人表現出頭腦混亂,不管是“犯人”還是“看守”。有一位“看守”在實驗前是一個和平主義 者, 不喜歡攻擊別人,但在實驗的第5天,他竟然開始肆意處罰“犯人”,隻因他討厭這個人。他在日記中坦率地寫道:“囚犯(416)不吃這種香腸,我決定強行讓 他吃,我讓食物從他臉上流下來……我為逼迫他吃東西而感到內疚,但是,他不聽話會讓我更加惱火。”

到實驗的第5天,實驗者不得不宣佈實 驗結束,以保護所有人,這個實驗讓人們大吃一驚,這些十分正常的年輕人竟會如此輕易地被激發起施虐行為,它表明,正常的、健康的、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在“監獄環境”的團體壓力下能夠迅速地發生轉變,這也能解釋人們在某些環境中為什麼會有一些反常的過激行為。這個未進行完的心理實驗後來被法律禁止瞭,原因是它太不人道,但同時讓我們看到瞭人性中的另一面。

品味:其實,環境總是能夠對人產生不可思議、潛移默化的改變,請重視身邊的環境,如果您想得到幸福與成功的話。當環境不盡如人意時,如果能夠改變它當然很好,但如果無法改變,那麼最好退避三舍。

三、不去想,就不會怕

一位心理學傢想知道人的心態對行為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於是他苦思冥想,決心做一個獨具匠心的實驗,

首先,他讓10個人跟隨自己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全部順利穿過,然後,心理學傢輕輕地打開房內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這些 人看清瞭房內的一切,全都驚出一身冷汗——這間房子裡有一個大水池,裡面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窄窄的小木橋,沒想到剛才他們正是從獨木橋上走 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