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繁華的城市看眾生相,在寧靜的鄉村思考

2016-08-08 23:17:54

文/鄧穎

我,一個在農村長大的野孩子,從小各種各樣的農活都幹過。南方的夏天,當我在烈日下收割水稻時,汗水總是能把我們的衣服浸濕,又或者是在一群嗡嗡叫的蚊子裡采摘水果,手腳被咬出一片大包;寒秋,當我的腳踩進冰涼的水田裡頭時,腳指頭總會失去知覺;隆冬,可能還要站在寒風中照料那可憐的蔬菜。那時候總是很羨慕城裡的孩子,總覺得他們不用幹農活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總是想著要是我是城裡人要有多好,總想著我以後要成為一個城裡人,再也不要像爸媽那樣每天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漸漸的,我長大瞭,我要去城裡讀書瞭,再也不需要天天放學就到田裡幫忙瞭。我感到很高興。但是,我發現我錯瞭,城裡的日子並不好過。我不喜歡飯堂幹巴巴的米飯,我不喜歡油膩無比的葷菜和寡淡無比的青菜,我不喜歡城市裡渾濁的空氣。我害怕看那頭要抬 90度角才能夠看到頂的高樓,我害怕那沒完沒瞭的汽車轟鳴聲,我害怕坐公交車時洶湧的人流。我想念媽媽做的美味飯菜,我想念田裡采下來就能直接塞嘴裡的瓜果,我想念夜晚變幻莫測的星空,我更想念鄉下飄著野草味夾雜著花香的清新空氣,有時我也會想念隔壁鄰居王奶奶的親切笑容,也可能也會奇怪地想起隔壁李阿姨對其丈夫或輕或重的咒罵聲······

小時候艱苦卻簡單的生活原來也是如此快樂而讓人無比懷念。

春天,我們的早餐有時候隻有又粉又甜的紅薯,如果是儲藏時間剛剛好的話,紅薯掰開會有蜂蜜一般的糖流出來,香甜無比;有時候媽媽會用剛剛摘下的帶著露珠的韭菜,用來煎蛋餅,可謂美味無比!夏天,果園的瓜果都成熟瞭,荔枝、龍眼、火龍果、黃皮、番石榴、芒果······好多好多水果,吃都吃不完!秋天,村裡的池塘可能半幹瞭,這個時候總有些漏網之魚沒有被池塘主網走,運氣好的話我們可就有口福瞭,就算吃不到魚也沒關系,池塘裡田螺多的是,我們可以摸一大把回傢,無論是爆炒還是煲湯都是人間美味!冬天,雖然仍然能夠吃到新鮮的蔬菜,但總是不及夏天痛吃果蔬來得暢快。但是這個時候媽媽就該拿出秋天曬的臘味瞭,臘鴨飯、香芋臘肉糯米飯、薑蔥臘魚······反正覺得臘味怎麼做都好吃!

城市的生活固然快捷簡便。當我們能在菜市場買到各色魚蝦時,便也失去瞭摸蝦捉魚的樂趣,不是我們不樂意去尋找這樣的樂趣,而是無處可尋,因為河湧已經泛著各色泡沫。當我們開啟瞭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通透潔凈的藍天白雲,感受不到漫天繁星的璀璨夜空。當我們能跨越大洋視頻通話、一天內飛躍半個中國面積的同時,我們卻不願意打開門跟鄰居道聲好。

當我們能成長的日子,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現在的我,不再抱怨生活的艱苦,不再羨慕城市的繁華多彩。生活,無論快樂還是悲傷,我都面帶微笑的享受著這過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雖然我的世界很小,但是那卻是我最完美的世界,最快樂的天堂。在陽光中,我享受成長。

點評:有些階段是人無法跳過去能直接達到的,正如在農村成長的孩子向往城裡的生活,因為那是居於人發展的誘惑,當在城市發展得風生水起或者感到困頓的時候,又會回憶起鄉間生活的悠然自得。居然這樣,那就好好地發展自己,等待真正成長起來瞭,也就能更從容地選擇自己所要的生活。

附:農村生活好還是城市生活好?

城市是反自然的。高度城市化的結果,就是疏離自然。鄉村是自然的,而城市是反自然的。當然,在某種程度上,反自然正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並發展的必然代價。從鄉村到城市,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同階段。第一代優秀的人類,他們是農業文明的創造者;第二代優秀的人類,則是擅長建造城市的動物。但是,人類的天性是追求自然的,人本來就是自然的一分子。

所以,居住在城市的人往往有被困在牢籠的感覺。猶如鳥喪失瞭藍天和森林被養在金絲籠裡。城市裡樹木很少,更沒有森林。城市有的是混凝土建築叢林,無數的人就棲居在那些籠子一樣的方框裡。壓抑和窒息的感覺油然而生。然而,空間越是狹小,人的欲望越是膨脹。城市是一個發酵欲望、膨脹欲望的地方。在城市,享受和攫取的欲望比鄉村強烈百倍。因為城市每時每刻都面對著潮水般新鮮好用而又賞心悅目的物質,同時也給人洞開著各種享受的方便之門。這些物質能刺激起人的所有欲望,這些方便之門能激發起人的深層的窺探欲望和冒險欲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