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02:08
寫在前面:我始終認為,牛人和普通人的根本區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而非知識多少、閱歷多少。其實之前有想寫篇文章談論一下思維方式這點事兒,礙於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動筆。今天正好發現瞭一篇非常好的思維方式文章,特此轉載給小夥伴們閱讀。文中的觀點,我全部認同。
文/張蕓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幫神一樣的人物存在。就像讀到的那句話:“人類就像是一條歷史長河中的魚,隻有某幾條魚跳出河面,看到世界的法則,但是卻無法改變,當那幾條魚中有跳上岸,進化瞭,改變河道流向,那樣才能改變法則。”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不斷尋找內心的東西,同時也在不斷的去反省和否定自己的一些思維模式,嘗試重構自己的底層思維,這篇文章作為這段時間不斷尋找的一個短暫總結,因為這條路的成長還有很遠。
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按照馬斯洛的理論需求,有五方面的需要。而在奮鬥的現實過程中,往往首先將財富定為首要目標,包括自己也一樣。然後瞭解和研究如何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傳統的“財富=錢”的思維是完全錯誤的,甚至是非常愚蠢的。錢從來就不等於財富,它本身隻是財富的替代物或者衡量物而已。如果用錢來代表財富,那麼財富一定是在不斷縮水的。正確的思維應該是“財富=資產”,而資產本身是可以不斷產生增值效應的。
而在不斷學習和瞭解牛人的過程中,發現牛人和一般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思維上的差距。一直隱約感覺到自己的思維局限受到自己整個成長環境的極大限制,整個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那種感覺就好像有人站在可觀測到的宇宙界線外,默默的看著在地球上的你一樣,無比的渺小感。想體驗這種感覺?推薦視頻《直觀感受數量級視頻》,或者玩《宇宙的刻度遊戲》。當用這樣的視野來看待自己時,整個世界就不一樣瞭。
在這裡寫一點自己瞭解到並在不斷實踐學習的牛人思維:
1、頂級思維——制定規則
用互聯網的通俗語來說,屌絲就是在慘死在規則裡的人。就跟物理一樣,不管是在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都有其自有體系也就是規則的存在。但是在屌絲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去教如何打造頂層規則,因為頂層的規則設計往往把持在精英中手中。在某些國度,規則的設定有生殺大權,想死就死,想生就生,因此無數人為此醉生夢死。
而牛人往往是那些掌握瞭一定規則的人,在現實中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論,總是能所向披靡,所以往往被人稱為牛人。而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看,這些人在掌握瞭信息以後,其物質以及能量都不斷擴大形成正向循環。當無法突破這一層的理解時,牛人和屌絲就有瞭巨大而無法填滿的鴻溝。因為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中,我們總是在順從被人制定的規則,而沒有耐心下來思考其背後的“為什麼”,而那些思考過的魚就成為跳出河面的魚,瞬間就長出瞭翅膀。
李嘉誠在采訪中被問到如何管理他龐大的商業帝國,他說他更多的是做一件事,就是問問題,問現在的各種變化跟他集團的有什麼關系。比如新型媒體的出現,會對他的媒體集團有什麼影響?然後他底下一堆人就去研究這個問題。通過問為什麼的方法論,就能不斷去觸摸規則,順應規則,甚至改變規則。
而各種牛人推薦的書目,最後總結起來就是分為幾類:自然科學類(世界運行規則)、社會科學類(人類組織內規則)、各種心理學(自身思維的漏洞)、歷史類(規則效果)、財經類(方法論)。
2、杠桿思維——放大效應
很多人喜歡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來描述杠桿效應。而在牛人的眼中杠桿不止可以撬動地球。所有的信息、物質和能量都是可以用杠桿來撬動的。
比如:財富投資中的房產投資,就是很簡單的杠桿效應,隻要付30%的首付杠桿就可以撬動100%的房產,甚至流行過透過規則實現0首付的方式,最終獲得資產的增值。
各種商業模式的很多核心就在於杠桿的運用,比如小米雖然雷軍一直強調互聯網思維,但是100億的估值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杠桿。巴菲特強調看不懂科技行業也是因為這個行業所擁有的巨大杠桿,一堆神奇的企業,市盈率高達100以上。
信息比如雕爺的網絡文章,每次雕爺一發文章,第二天所有的互聯網科技報道類的都是雕爺文章的報道,各種分析文甚至批判文層出不窮。雕爺不花一分錢,網絡媒體免費幫他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