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09:56
答:我想應該是做減法的能力。我們這一輩人,因為時代的進步和互聯網的誕生,讓太多信息如洪流般向我們襲來。誠然,我們從這些信息中看到瞭廣闊的世界,豐富的選擇,精彩的生活,但是同時,我們也難以將大多數對於我們並沒有什麼用處和意義的信息剝離出去,真正去專註我們想做或者應該去做的事情。而我想這種“難以”源於一種恐懼,那就是當我們弱化瞭與這些信息的連接之後我們就有種被"孤立"的感覺,這讓很多本應該去做的事情並且因為這種恐懼而放棄。
7.對於讀書我曾有哪些誤區?
答:讀書從來不是一個高等的愛好,誠然它是一個好習慣,但這種習慣更多是表現在一個克制自己的內在過程中,在外在表現上它和打遊戲這種行為一樣,就是一個普通的、私人的、不應該有任何優越感的愛好。如果一個稱自己為閱讀愛好者的人在社交過程中仍然站在優越感的高地上,在潛意識中他就很容易表達一種我愛讀書所以我的Level就比你們高的情懷。而這種潛意識的形成可能是由於一種影響:整個主流對於讀書的一種勸。這種勸並非百利而無一害,它讓大多數人認為讀書很重要,但又沒辦法因人而異去說你需要讀哪些的書,讀書的過程中如何去思考,讀書和氣質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怎麼面對讀書過程中的苦與樂,凡此種種,便誕生瞭這種擰巴的優越感,隻是如此他便不能體會到讀書對一個人的真正意義,也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閱讀愛好者。
8.我為什麼反對懷孕之後要做一個偉大奉獻的母親?
答:無底限的為寶寶奉獻對於我國很多孕媽媽來說似乎是一件特別體現偉大母愛的時刻,甚至可以作為幾個媽媽在一起聊天時炫耀的談資。“你這樣不行的,護膚品會對寶寶有所傷害,我已經用清水洗瞭6個月瞭”,你看優越感就這麼油然而生瞭。要是再加上各種秘方和偏方大行其道,這些母愛奉獻的劇情簡直能讓你瞠目結舌。相比隻有這樣才能生出健康寶寶的說法我更相信是一部分女性獲得話語權的方式之一:“我十月懷胎那麼辛苦的為你生個孩子,你現在這麼對我,你還有沒有良心?”;或者說是中國傢庭扭曲式愛的代表之一 —— 徹底失去自我的“無私奉獻”。我反對,是因為這種奉獻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除瞭一個意識上的自豪感並沒有太多可以留下,而自豪感無法填充那些“奉獻”母親剩餘的一生。
9.什麼樣的聊天過程是一次好的體驗?
答:不以工作為主的人情世故,不以八卦為主的獵奇窺私,不以勵志為主的言傳身教,不秀優越感,不站道德高地,不貼標簽,不以個人好惡做判斷。我之所以認為以上行為不應該出現在聊天場景中並非這些不會引起聊天雙方的興趣或者降低雙方的互動,相反,八卦這種話題反而容易激發雙方的興趣。隻是對於我來說,好的聊天過程因為興趣而共鳴,因為差異而感到豐富多元,因為別人的精彩而稱贊,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欣慰,你感受到瞭善意和快樂,你覺得原來這個世界還他媽挺有意思的。
10.結婚和不結婚在意識上是否有一個明顯界限?
答:因為結婚有瞭丈夫/妻子這樣身份上的轉變,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仍然需要一個明顯的意識界限,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並非有什麼不好。我之所以不認同是因為這刻意弱化瞭婚前戀愛的作用,強化瞭結婚這個行為的作用。一個好的婚前戀愛的過程,它之少應該包含在潛移默化中兩個人的互相照顧,兩個傢庭的互相考量,諸多價值觀的包容與存異(比如何時要孩子,日常的傢務分配等等)。同時我覺得這並非泛泛之談,當你真的抱有這樣的意識戀愛時,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其中微妙而又重要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