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34)這就是我的立場,我隻能如此

2016-08-09 22:12:30

心理:
    楊煉的一篇短文《山•第六》:有一個故事說:後來,人統統變成瞭蟑螂,就是從櫃子木縫兒裡探頭探腦、溜進溜出的那玩藝兒——可別小看,它差不多是惟一熬過瞭好幾次冰河期,不僅活下來,甚至連體形都沒大損壞的蟲子——生存能力之強,絕非看上去漂漂亮亮的人類敢望其項背。中國人保健基本靠進補: 吃腰子補腎,吃核桃補腦,吃牛鞭壯陽,總之不出汗,不出力,多快好省地把健康長壽問題搞掂。這都是稀缺時代的後遺癥,總想著利用有限資源,以最少投入得到最大的回報。閑得渾身都酸瞭,就找人按摩,去洗腳屋洗腳,希望經由腳上的穴位,解決各個器官的問題。殊不知身體你給它多少它還你多少。所以在美國等很多國傢,普通人的保健,更註重運動。——南橋小時候總覺得自己很特別,想到未來,總覺得一切皆有可能。長大後漸漸認清,自己不過是蕓蕓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員,身材不比別人好,腦子不比別人聰明,臉蛋不比別人漂亮,甚至連性格都不比別人更有魅力。於是越來越理智,越來越現實,即使做夢都會一邊沉浸在美夢中,一邊清楚地知道隻是一個夢。——@桐華tonghua在生活中,人們最渴望得到的,也許是美色(包括性),也許是財富(包括權力),但當我們所渴望的這些真的得到的時候,我們也許會發現它們並不是那麼華麗和讓我們感到滿足、快樂、幸福。所有讓我們真正喜歡的,也許反而是那些樸素無華但真實長久的事物,比如親情、友誼、工作、學習、運動、藝術等等,我們千萬不要被我們的渴望所欺騙!——彭凱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癡》中寫到一個死刑犯作如是想:“如果不死該有多好啊!我會把每一點時間精打細算,絕不浪費一分鐘。”要允許自己擁有任何情緒,要接納那個會悲傷、會憤怒、會喜悅、會害怕的自己,我們都是有思維與情感的人,而不是銅墻鐵臂。盡管在外人面前流露出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會覺得暴露瞭自己,而你不想讓被人看見自己其他面,那麼請你一個人的時候也要記得發泄出來,因為那些情緒會傷瞭你。如果相信每件事的成敗都會影響自己的“好壞”,再堅強的人也不免恐懼。而讓你恐懼的,常常並非“恐懼源”本身,而是來自你心中對失敗和無助的預感。每個人都必有一死,但最令人害怕的是死亡無法掌控,不知何時發生、不知如何發生。你可以放棄,可以購物,可以遊戲,可以一再回避挑戰,可以用其他刺激來不斷轉移註意力,但你真正想逃開的“恐懼感”卻依然深植於內心。唯有承認,才能原諒,進而超越。承認自己的一切感受,原諒會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的自己,然後,才有可能直面你最害怕的事物。正如埃莉諾·羅斯福所說,“當你駐足停留,直面恐懼時,你能從每一次經歷中獲得力量、勇氣和信心。你能夠對自己說:‘我經受住瞭恐懼的考驗。我能夠承受將會發生的一切’。”——遊識猷知乎上有個提問,“為何我年齡越大,看周星馳的電影越覺心酸?”點贊數最高的答案結尾寫道,“究其原因,我們都變成瞭我們當初討厭的模樣。以前覺得把人演成那樣很可笑,現在發現人真的就那樣。”為瞭將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歡做這件事,而不是喜歡這件事情的結果,那僅僅是第二位。——安·蘭德心理學傢Carl G. Jung說過一段話我非常喜歡,他說,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太陽一樣,隻是發出光和熱,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是因為沒到那個時間點。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silver是水果味兒的

-->>下一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