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7:10
“隻要聽到‘你不行’、‘你不可能’、‘你辦不到’這樣的字眼,他就會勃起。”與卡梅隆相交多年的演員比爾·帕克斯頓說,“外界的質疑聲一直是成就卡梅隆電影帝國的基礎。”水下拍攝的控制力則來源於他35歲(1989年)拍攝的一部電影《深淵》,這部電影講述一個潛水艇遇到外星生物的故事。《深淵》當年雖然一片叫好,卻並不叫座。但2年後《終結者2》(1991年)紅遍全球,攬得視覺效果、音響、化妝、音效剪輯四項奧斯卡大獎。影迷卻發現片中的液體機器人,雛形就是當年《深淵》中的外星人水柱。有一次《深淵》的制片人蘭道被卡梅隆訓斥:“為什麼你皮膚曬黑瞭?這裡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一天在這裡工作14個小時,隻能在開車上班的路上和第二天早上看到太陽。”《深淵》中的水下拍攝也讓卡梅隆在泰坦尼克號中對於拍攝海難駕輕就熟。
卡梅隆本人對於水下拍攝一發不可收拾,他耗費7年時間研發自己的私人潛水艇“深海挑戰者”,並且在2012年成功地下潛到10912米,進入馬裡亞納海溝。他在自述中說:“我經常一個人下潛到泰坦尼克號的海底殘骸,在海底看著這艘沉船,想象當年船上會有什麼故事。”有人去山裡尋找靈感,有人與人交談尋找靈感,卡梅隆這種找靈感的方式,偉大而瘋狂,讓人望塵莫及。也是在安靜的海底,他註視著泰塔尼克號的殘骸,傑克和羅絲的愛情故事如海草般慢慢浮上來。
《深淵》+《終結者2》+《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之前的所有積累 = 《阿凡達》
當然,這三部電影的成功,也絕非憑空而來。他們從《終結者》開始。
卡梅隆的第一部導演的電影是個你肯定記不起來的爛片《食人魚2:繁殖》。全程在意大利拍攝。卡梅隆與一口意大利語的工作人員相處得並不愉快。拍攝完畢,制片方出於對這個導演的輕視,不讓他參與影片的最終剪輯。
卡梅隆當年26,人不輕狂枉少年。一氣之下,他用一張信用卡撬開瞭工作室的門,也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學會瞭使用意大利語的剪輯機,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在晚上偷偷剪完瞭全部影片。
在意大利的期間,身在異鄉,語言不通又備受歧視,卡梅隆有段時間發高燒,躲在劇組安排的小旅館裡起不瞭床,有天他做瞭一個清晰的噩夢——一個來自未來的殺手追殺他。他以此作為靈感,寫下劇本《終結者》。
回國後,這個才華橫溢的劇本引起好萊塢的註意,但是他的神馬《殺人魚》實在沒有為他贏回什麼好名聲,制片人高爾·安尼·赫特一開始不準備讓他執導。一直到卡梅隆提出用1美元出賣劇本,條件隻有一個——是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導演這部影片。高爾答應瞭他的要求。
卡梅隆的投資隻有640萬,沒法找一線演員。他於是開車去找當年還未成名施瓦辛格,1984年的施瓦辛格36歲,還是個頂著健美冠軍頭銜的非著名龍套,卡梅隆希望他主演這部電影。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兩個落魄的傢夥在一個破飯店裡達成共識。施瓦辛格主演裡面的未來戰士,為瞭慶祝這個偉大的合作,卡梅隆忽悠施瓦辛格為這頓飯支付瞭飯錢。
《終結者》的成功拯救瞭兩位難友——票房7800萬,十大經典科幻電影之一——從此以後卡梅隆一炮而紅,而斯瓦辛格身價上瞭千萬級別。
卡梅隆也摸索出自己的導演風格:不用著名演員,把所有錢都花在特效上。《泰坦尼克號》中兩位主演李奧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凱特·溫斯萊特雖年少成名,卻也不是商業巨星。而《阿凡達》裡面的澳洲人薩姆·沃辛頓,更是陌生臉孔,一般人聞所未聞。
你看出來瞭嗎?《食人魚》帶來瞭《終結者》,而《終結者》則成瞭後面的電影的臺階。
再往之前呢?
他父親是電氣工程師,母親是藝術傢,卡梅隆的生涯幾乎是父母親的結合。
12歲 寫科幻小說,被認為是《深淵》的原型
14歲 看到電影《2001太空漫遊》迷上科幻電影,開始嘗試拍短片
17歲 上大學讀物理系,然後輟學23歲 看到電影《星球大戰》,決定從事電影制作
26歲 為《星空大戰》、《恐怖星系》等影片制作模型與特技
27歲 導演《食人魚2》
我想看到這裡,我們也許會明白什麼叫做功不唐捐。我不相信卡梅隆能有一個神樣的職業規劃——從小就有一個想拍《阿凡達》的夢想,沖著能做個有靈感噩夢去意大利,然後在《終結者》積攢特技,用《深淵》積累水下經驗,在《泰坦尼克號》學會撈錢,最後從《阿凡達》裡面大賺一筆,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