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7:44
或許你會說,老師和堂姐回老傢一抱怨,他的名聲不就臭瞭嗎?我猜,這正是他想要得到的“惡名”,從此沒人來索求。在體制內,想當那位大領導秘書的人,擠破頭,餘剛能搶到這位置,沒有異能,是不可能的。
競爭權力的人,如何爭奪並保有權力,是核心。這對普通人來說,沒有意義。可把權力換成“快樂”,那麼,策略上倒可以借鑒,你要保有自己的快樂,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找你借錢,你寧願欠下卡債也不敢回絕,這個名聲一出去,貪小便宜的傢夥在你傢門口排起瞭隊,別說你沒什麼錢,就是你爹名叫王健林,你也得破產。
貪便宜的人,誠實地貪便宜,他們沒錯。錯在你沒錢還要打腫臉充胖子,虛榮的人註定是他人的菜,你總想討好他人,你總怕別人不高興,想到要得罪人就渾身發抖。你該慶幸,隻欠下一些卡債,從今天開始,沒錢就說沒錢,該得罪人就得罪人,此生幸福還有希望。
然後,我在蕭秋水的微信上看到兩篇關於如何應對借錢和借錢禮儀的文章,很是實用,特分享如下:
一、怎麼更好地應對借錢這個事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其中一刀,就是各種借錢。
用刀來形容,並不確切,因為並非所有借出去的錢都有去無回。人的資金實力有高低,借錢的金額也有大小,未必對每個人形成困擾,不過由於借錢終歸有點尷尬,所以有點知識儲備,比沒有好。
先說說我前段時間遇到的一個騙局吧:
接到一個電話,說是我的老領導,次日是他生日,邀請我去參加生日宴。我當時急著要出門,沒聽出對方是哪位前領導,聽對方說是在龍崗,就抱歉地說太忙,去不瞭。掛斷電話後,心裡還是懷疑的。次日,此人又打電話來,我這個時候已經心裡有底瞭,試探瞭幾句,比如說聽說你在創業啊什麼的,對方順著話就接下去瞭,但關鍵的地方又含糊,然後,圖窮匕見,對方說手頭不方便,想借錢,我立刻說,這真是抱歉,您老人傢是知道的啊,我正失業呢,手裡沒有餘錢,對方說借的不多,也就一兩千,我說這個錢我也拿不出來,道歉後掛斷電話,就撥打警方電話報警,不過由於沒有被騙錢,所以警方也隻是表明知道這個事情,不可能立案。我後來曾經用網絡電話撥打過那個騙子電話,還是那人接聽的。
近來的一個借錢騙局是不少應聘者接到所謂招聘單位領導的電話,讓去辦公室,要去到的時候,就說不在辦公室,手頭急需用錢,然後給出帳號。有些大學生不明就裡,被騙的不少。
應對這類陌生人的借錢,就是要提高警惕。凡是提及金錢,要有警覺性。
熟人間的借錢,情況就要復雜得多。
因為熟悉,就不太好意思拒絕,錢借出去瞭,到期不還,又抹不下面子要,這就讓人糾結瞭。
很多人也並沒有想到這種情況:對方要借錢,自然在心裡盤算過各種情況,可謂有備而來,而被借錢的人,突然間被請求到,並沒有任何防備。所以在雙方立場上,對於被借者,情勢是不夠公平的。
所以,當被借錢的時候,第一時間裡,先要說現在自己手頭也比較緊張,問清楚對方情況,然後說我想想辦法。
註意,此時,不說同意也不拒絕,是給自己爭取一個緩沖的時間。運用這段時間冷靜思考。
當然如果手頭沒錢,那就可以直接說明情況。
問清楚情況這步也很關鍵,通常來說,對方要借錢,必然早就想好瞭借錢理由,你要做的,是根據對對方的瞭解,判斷這個理由是否成立,並評估風險。比如對方說隻是臨時周轉,和對方要創業本錢不夠,這個期限肯定就不一樣。
最重要的判斷依據當然還是交情。
不過有些時候,往往就是因為借錢產生的不快,就把交情給葬送瞭。
在緩沖時間裡需要做好評估。比如對方是好朋友,要幫,但是的確也存在風險,就不如把對方要借的錢打個折,說這筆錢就當是我送的,不用還瞭。這樣,也不用再記掛這筆錢。當然,如果對方人品好,還是會還的,那就算是額外收獲。如果交情不是特別好但基於對方的情況也能借,可以借,但一定要和朋友約好歸還日期,因為如果沒有日期,這個事以後就容易帶來麻煩。另外是即使不打借條,也需要有文字憑據如短信、微信做為證明。如果對方的交情夠不上借錢,那就想好理由婉言謝絕。
借錢是個很見人品的事情,原則上來說,要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每一筆借出去的錢,都可能回不來。想好瞭能不能承擔金錢上的損失,以及附帶的友情損失,再考慮是否借錢,後面就會少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