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借還是不借?

2016-08-09 22:17:44

自己平常沒事,可以試著做一下思維體操,即考慮各種情境,在腦子裡演練。借錢的場景,也可以多練練,這樣,遇到的時候,就會多些沉著,少些失措。

另外,借錢是否成為壞事,也因人而異。借錢有時候也可以拉近朋友間的距離,當然前提較多。

我有次在異地出差,接到一位朋友的微信,希望借錢,理由講得很清楚,也說瞭歸還日期。我和朋友交情很好,當時就決定要借。隻是因為是微信,不太放心,就打瞭電話詢問確認,然後轉賬。我回深圳後,朋友立刻來找我,給我紙質的欠條。沒到原定的歸還日期,錢就還瞭。從這個事情上,我對朋友更加信賴瞭,整件事的確體現出朋友的人品。

二、借錢的禮儀

在寫瞭《怎麼更好地應對借錢這個事》後,有人希望寫一下關於借錢的事,因為人有可能會因為不時之需而借錢,是否也需要適宜的應對方法。這個內容我以前寫過一些,不過角度不同,現在就直接來說說借錢這個事。

首先是人盡量要在平常做好收支平衡和理財,盡量不要借錢。

在一篇談借錢禮儀的文章裡先這樣講,似乎跑題瞭。不過,我解決問題的思路從來就是這樣:從大處看、從源頭控制。人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識,就容易失控。那種“反正可以借錢”的思想,會讓人陷入懈怠,不少人都是平常大手大腳,尤其是剛發工資的幾天,然後很快沒錢瞭,就信用卡透支或向朋友借。金錢其實也遵守守衡定律,就是一個人的收入和支出都是有限制的,支出如果大於收入,就會讓自己陷入麻煩。不管是信用卡透支還是借款,終究是要還的。

另外,一個經常向人借錢的人,難免給人不好的印象,這也會影響人脈關系。

其次,在需要用錢的時候,先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可想的辦法。比如多瞭解一些融資渠道。

人有時候需要周轉,未必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有些錢不好變現,比如股票、定期存單等,這樣的時候,其實是可以到銀行辦理質押貸款的,因為有可信的質押物,所以相對容易。以前我在銀行的時候,最紅火的貸款品種之一就是小額質押貸款,也有人是拿親友的定期存單來質押,隻要取得親友的許可,這比直接借錢要好。

另外,珠寶首飾、古董等物品,也可以找到當鋪質押,換取現金。

第三,在自己無法解決,開口向朋友借錢之前,也需要做些周密思考。

向朋友借錢,有時候,需要考慮朋友的處境,尤其是非單身的朋友,經濟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如果因為借錢而導致對方傢庭產生矛盾,那樣不好。

在向朋友借錢時,需要思考:

哪些朋友可以開口借錢?——如果長期沒有聯絡,一開口就是借錢,這會給人不好的印象。最好是向常聯絡又有經濟實力的朋友借錢。

朋友是不是也有困難?——不要一看朋友拒絕就認為朋友居心不善。

朋友要不要和伴侶商量?——單身和有傢庭,這是不同的。

朋友是否需要瞭解你借錢的原因?——是個人消費還是投資,這個概念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你有沒有給別人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

你有沒有提出立字據甚至主動說付息?有沒有主動說明還錢期限?——根本點在於,你有沒有讓朋友放心。

借錢的方式是怎樣的?電話、短信、QQ這都是不同的,如果要借錢,是否需要拿出誠意?

你平常和朋友們的關系如何?你對朋友的瞭解度有多少?你給朋友的幫忙,是你以為的幫忙,還是朋友也認可的幫忙?

第四,借到錢後要做的事情。

朋友答應借錢,要先道謝,可能的情況下,當面交給朋友借據,如果時間不許可,也最好是用郵件、短信、微信等方式,給出電子借據,列明還款期限,在法律上,這些也都可以做為憑據。其實這主要是讓朋友放心。

不要借到錢後就不再和朋友聯絡,適當的時候問候一下(當然也不需要過分殷勤,就是保持和平常一樣的節奏就好)。中間可以適當地送朋友一點小禮物,因為借錢往往是大錢,但禮物是小錢,這個不至於支付不起,也是對朋友表達謝意的一種方式。

另外有人給瞭很好的建議:還款也可以分散。就是不見得要一次性還清所有欠款,而是可以在還款期限前,一小筆一小筆地還,這樣也是讓朋友感覺安心的方式,同時也是逐漸減輕自己的還款壓力。

如果還款期限到瞭,錢還沒有籌好,要提前向朋友說清楚,然後也可以采取分期還款的方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