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把持住自己才是人生成敗的關鍵

2017-05-05 11:00:45

把持欲望,勿放大,少苦。欲望是人與生俱來最強大的本能,是人性固有的東西。它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若把持不住,它也可能會成為使人跌入苦海的陷井。人不可能沒有欲望,但也不能放縱欲望。當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被欲望驅動的時候,我們既不要像道德傢常教人的那樣,簡單的抑制,因為那是不會有作用的。羅素曾言:“……有些熱心的道德傢卻異想天開,以為靠責任和道德原則就可以對抗欲望”。也不能一味放任我們的欲望肆意枉為,那樣會掉進人生的苦海,痛不欲生。正確的態度是以“度”為則將其把持,及而不過。首先正視其存在,合理引導和滿足,對正常的欲望讓其釋放;其次構築底線,確立范圍和邊緣,對不合理的欲望實行阻隔。特別是對過度的“私”、“貪”、“色”三欲,一定要嚴加防范和管束;最後遠離誘惑,增強抗體和免疫,讓理性戰勝感性。

把控情緒,勿失控,少躁。情緒是心魔,你若不把握住它,它就會控制你。你若成為不瞭它的主人,就一定會淪為它的奴隸。人,其實最後就是情緒的產物,你最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情緒決定。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瞭,即便給你整個世界,你也早晚毀掉一切。把握情緒重點在於保持心安勿躁,一是平時要註重理性修煉,著眼長遠,看淡得失,自我平衡,這是把握情緒的根本所在;二是若正要發怒時可以保持沉默,心念數字,強迫自控,冷靜理智,這是臨場治怒的權宜之計;三是遇到情緒不佳時采取轉移調節,運動紓解,音樂舒緩,日記傾泄,這是排遣不良情緒的方法。蕭伯納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你若能把握自己的情緒,你就會成為強者。

把緊言語,勿多話,少事。智者嘴在心裡,愚者心在嘴上,開口神氣散,舌動禍根生。世間最惹事的就是多話,言多必失。說瞭不該說的話,就像釘子釘在木頭上,即使拔出來瞭,也會留下深深的戳痕。語言是把雙刃刀,正如俗話說的那樣,一句話可以說得人笑,一句話也可以說得人跳,說話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接人待物的水平。人們通常將一個人說話的水平由低到高概括為四層境界,開口就殺人,開口就煩人,開口就服人,開口就樂人。說話水平的修煉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所有的人都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說的時候,最高妙的辦法是少說或不說。我們的老先生孔夫子很早就再三教導我們:“訥於言而敏於行”、“敏於事而慎於言”、“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不必說而說,這是多說,多說必招怨,不當說而說,這是瞎說,瞎說必惹事。把緊言語就是做到“四不說三少說隻兩說”,四不說就是不說惡話,惡語傷人六月寒;不說怨話,怨天尤人惹人嫌;不說狂話,狂話一出難收場;不說胡話,胡話惹禍是必然。三少說就是標榜自己炫耀的話少說;議論別人是非的話少說;沒有價值的閑話少說。隻說兩種話即隻說具有正能量的話,隻說有利於團結的話。

把住行為,勿放縱,少禍。你的行為決定你在世人眼中是一個什麼人,人們會聽你怎麼說,但更會在意你怎麼做。你的行為也最終決定著你的命運。人的行為總是通過人的處事表現出來。曾國潘曾說過,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把住行為就是要盡力可為之事,戒除不可為之事。中國人崇尚“中庸”,奉其作為處事的最高原則。所謂“中庸”,即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合乎情理者,可為之;然不能為之太過。逆於社會運行規則者,則堅決不能為。為人處事得體恰當是“中庸”的最高智慧。能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知道何時何地何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把住行為不放縱,具體來說就是誠信不害人,坑人之事不做;自信不自滿,傲慢之事不舉;圓通不圓滑,狡黠之事不為;成熟不世故,刁鉆之事不行。

把握時間,勿浪費,少悔。時間是構成生命的元素。從本質上看,生命的外在表現就是時間,所以人們常說,時間就是生命。人的一生沒辦法延長其生命的絕對長度,但可以通過擴展人生的厚度來增加生命的相對長度,而把握時間,珍惜光陰就是延長生命長度最重要的方法。單位時間內產出的增加意味著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對總效益的貢獻不言而喻。這雖是經濟學的原理,但道理同樣適用於人生。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人生中比金錢還寶貴的財富,它在人生中的有限性決定我們要比珍惜金錢更珍惜它。否則,等閑瞭白頭,空悲切,後悔莫及。把握時間就是愛惜光陰,珍惜時間,最大限度利用好時間。第一,明白時間的寶貴,建立不浪費時間,不虛度光陰的意識,第二,做好時間管理,做到做事要有計劃,事先做好安排,按計劃推進;第三,做重要的事而不是做緊急的事,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放棄一切可以放棄的事,減少無謂的勞累,盡力使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