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個好讀者?

2017-05-07 11:00:24

很喜歡peter的這篇文章,來自“混沌巡洋艦”的公眾號。——讀書的追求不應是今年讀瞭幾本書,而是自己有過多少次因為讀書而忘記瞭時間的流逝。


選段:

讀書,就要該“不哭不笑,也不痛罵,隻是理解”,超越情緒,拉開距離,以清明的眼光,以全面的關照,理解要閱讀的對象。

俗話說,文如其人,好的作品,也需要高水平的讀者,才能成為經典。讀者閱讀時的習慣,決定瞭讀者對文章的領悟。有瞭好的閱讀習慣,才能使廣泛的閱讀不留於泛泛而讀,才能使你閱讀能及時作用與生活。

在說閱讀之道前,要先說讀者之難,也就是讀者的“七宗罪”其一在直覺作祟,閱讀的時候以自己的直覺為評判標準,對於不符合自己直覺的都視若無睹;其二在時代價值觀,以當代的思想,本國的文化傳統去評價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其三是憑好惡褒貶,避重就輕,看到自己喜歡的就睜大眼睛細細揣摩,看到自己不喜歡的就瞇起眼睛,當作作者寫這段時打瞌睡瞭;第四忽略細節,不能對文章的每一句話都字斟句酌,隻看那些顯而易見的,有意思的,而忽略那些角落裡陰影下的同樣重要的觀點;第五在於過度演繹,腦洞大開腦補出許多作者中本沒有想要的表達觀點,如同中學的語文閱讀,叫作者來答作者都會驚嘆我竟然想的這麼神;第六在於質疑動機,不從文章的字句去分析評價文章,而是帶著對這個作者的成見,說這樣的寫作是別有用心;第七是不求甚解,不細察文章中是否有邏輯漏洞,跳躍式的推理,概念偷換,直接囫圇吞棗,要麼點贊要麼拉黑。

對這七條一以概之,即讀書要避免極端,這些都是為瞭這一目的的手段。當然,每一個極端都是真實的,但僅僅是從事物中抽出的一個方面而已,隻有包括事物各個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這種思想能夠掌握住自己,不要自己專門沉溺於某一方面,不傾斜,不獨斷,而且能從他們具體的統一中看到全體。這正是閱讀的終極價值。

但我們認識到瞭前述的種種挑戰,我們就走在瞭成為一個理想讀者的第一步上。但若要求讀者能立刻破除這七宗罪,立地成佛,卻是癡人說夢。你要意識到,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你這般的條件(每個讀者都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過去條件是多少人缺少的)。在沒有經過完善的訓練,養成好的習慣前,任何人也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他的最佳狀態很久,即使他一時在閱讀中犯瞭以上說的錯誤,我們也應當寬容。

關於閱讀,除瞭這七宗罪,在任何類型閱讀中都適用外,還有幾個值得討論的維度。一是閱讀是否有直接的目的,你考試前看的書大多是為瞭考試,你剛考完試看得書多半是為瞭休閑。有的人提議看書不能有所圖,這背後的邏輯是你在不經意的探索中能找到最契合你自身心智的讀物,而過度功利的閱讀則會把讀書變成一件差事。而在我看來,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不帶目的性的,魯迅是為瞭救人的目的去讀醫學,可是在學醫時卻意外的發現瞭救人需先救心。讀書時你隻要不被你最初的目的鎖死,符合目的才看,不符合目的的就忽略,那麼閱讀就能讓你獲得自由。

另一個要談的話題更加具有爭議性,有的書是分析型的,每個句子間都是環環相扣的,而有的書則是劍走空靈,東鱗西爪,你找不到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大抵西方人,尤其是德國人的書,走的是第一個路子,而東方人的書,走的是第二個路子。於是問題就出現在這二者的高下瞭。習慣瞭邏輯嚴密的人,往往會因為有些文章缺乏邏輯,就將其打入冷宮。殊不知就算這篇文章的觀點都是作者想當然,可是那些論據卻也依舊可以任我所用,即使文章有邏輯疏漏,那麼文章想要宣揚的做人處事的氣節,依舊可以激勵讀者。

接下來要談的是所謂的文章的深淺。閱讀不應該有“鄙視鏈”,所謂深刻的文章,隻是其抽象程度較高,需要讀者有許多先驗知識,才能讀懂。你能讀哲學專著,科學論文,這不過是因為你之前的訓練,我們不應該鄙視一個隻看雞湯的人,隻要他在閱讀時能不犯之前說的那七宗罪,那麼我們要相信在足夠的時間與開放的環境下,一個人聞過則喜的人能提升自己的閱讀品味。我們要培養要提倡的是好的閱讀態度,更是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間的寬容與理解。我們不能因為讀者讀的一本書就否定他,就如我們不能因為一瞬間去決定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