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3:07:11
倒不如啜著咖啡,在微苦裡享受一絲絲甜蜜。微苦的平靜,小口的啜,溫暖而清澈,層次豐富而內涵清晰,苦、酸、甜、溫度,那麼的隨時變化卻又宗旨明確。或許這樣,人生也就可以試著在半糖的咖啡裡沉醉。
常有人說,不去雪山寒水間留戀駐足,隻在四方街躑躅的,都是不懷好意的人。但,可以讓我沉醉的四方街的半糖,可以讓我更加清醒的伏特加,總還值得我為之牽絆。
點評:
認識不同的人,見識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的際遇,這是旅途賦予的獨特樂趣。但是任何人的歸宿都是自己,為瞭逃避自我而進行的旅行,又將看到些什麼呢?
我時常困惑,一次旅遊和去影院看一次商業大片有什麼區別,不過都是在一場消遣中躲避自己。悲哀就藏在“忙碌而充實的生活”的背後——快樂來自於對自己暫時性的遺忘。而當我們無法忍受與日常的瑣碎、虛無,以及孤立無援的存在本質相處時,就想起瞭要去遠方。行走曾經幫助人類認識世界,但現在它卻成為瞭拒絕認識世界的工具。
熟悉的生活似乎還會阻撓我們改善自我,因為它們自身不發生改變。我們錯誤地以為,宏大的思考需要身處於壯闊的景觀。
很多年前,一位朋友曾在上海為一傢農民工子弟活動中心的孩子們做瞭一堂講座。他告訴他們:如果你此生沒有機會旅行,就去讀一讀偉大的著作,跟隨書籍走遍世界。在技法高超的作傢筆下,如恐懼、嫉妒、恨意,人性中的微妙幽暗都會讓我們在認識自我的途中深感震撼——這正是匆匆忙忙的旅行者們所要努力的避免的。優秀的作傢們是在拆卸一把子彈上瞭膛的槍支,也是在旋律回旋的音樂廳中開火,讓人驚恐,無處躲藏。
或許真正的壯美並不存在於外部世界,而在認識自己的勇氣之中。我們站在原地,就可以有更深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