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劍橋學說話

2016-08-12 23:09:24

一個會使用語言的人,一個能夠準確掌握大量詞匯的人,就有能力說出別人說不出來的話。這樣的能力,會讓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動權。而所有這些,如果不是在劍橋親眼目睹瞭一位作傢的日常言行,我不可能有這樣深切的體會,文字於我來說可能至多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我也可能仍舊會沾沾自喜於自己已經算是過關的論文寫作技巧。

我2011年秋天開始在劍橋讀書,到現在已經將近三年。每當別人問到我在這邊學到瞭什麼,我總是先想起身邊接觸到的人,以及這些人在不經意間展示出來的經驗和學識。

很多人相信真正的教育是靠師長的言傳身教,這一點我在劍橋體會很深。

關於寫作,尤其是學術寫作,我們去過數不清的講座、研討和研修班,但我從這位作傢身上學到的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道理,沒有什麼宏大理論,沒有什麼框架和系統,但往往真正的學習就是發生在這樣的日常生活中,是通過樸素的日常語言引發的感悟和思考。

而一所好的大學最值得珍惜的也往往不是它能直接教給學生的書本知識,而是它為這樣的日常學習所創造的環境和氛圍,是它對人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細致入微的關照。

原文首發於《東方早報》

點評:善寫不僅僅是一個實用技能,它是一個人在與周邊世界的交流中所生發起來的,理性的優雅和能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