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3:08:49
文/荷葉
最近在考慮下個學年是否留在美國繼續教漢語。其實這個問題的的確確困擾我很久瞭。每次下定決心,又會有別的聲音冒出來。
2010年畢業之後,我成瞭赴菲志願者的一名,在馬尼拉一所華校一待就是三年。我的生活從來沒有那麼簡單過。經濟上徹底獨立瞭。住的學校解決,水電費都沒讓我交。每天除瞭上課,傢務,就是看書,學習。那三年過得是我從小到大最舒心的日子。
2013年2月下旬,收到赴美志願者的招募文件,一看,恰好滿足所有條件。三年語言教學經歷、教師資格證、英語、普通話等等。於是回國面試,漫長的等待、培訓,赴美。從二月底報名回國,到九月初開學,投入瞭整整半年時間在準備上。來瞭美國之後,我因為不會開車,被分到一個住校的寄宿學校。於是,一切都不用發愁,到瞭學校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中瞭彩票瞭。周圍的人都很友善。
學生很乖,來瞭這個學校之後,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瞭教學,雖然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這或許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每天課堂時間變得特別快。在菲律賓的時候,時間還得花在做飯洗衣服這些瑣事上,來瞭這裡,洗衣、烘幹都有機器瞭,吃飯,不願意做也可以直接去學校餐廳吃。感覺自己能掌控的時間很多瞭。時間上的自由,或者說真正能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是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事情。
但是我很擔心,我總覺得這一切走得太順瞭,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總覺得後面或許有什麼厄運在等著我。夜裡偶爾也會驚醒,夢到的都是我最害怕的東西。也許是從小對很多東西沒有期待慣瞭,一直擁有的很少,都是羨慕別人的份,對目前的狀態總有些惶惶不安。
妹妹學的是臨床心理學。和她聊起我的感受時,她說,不要這麼想,自我實現的預言很可怕的。然後,她講瞭個故事。
妹妹有個中學同學,姑且稱她為A。A現在在一所公司實習和她同時進公司的還有另外五個實習生,實習的工作和她本身專業相關性不高,其他幾個實習生都專業十分對口。公司給他們安排瞭六周的培訓,上司私底下和A說,你也看出來瞭吧,這個培訓基本上就是專門為瞭培訓你的。
實習期間是否順利,關系到A畢業後能否留下來。A很沒有自信,每天都給自己很多消極的心理暗示。情人節的時候,妹妹剛好在A的城市,兩人暢談瞭一晚上,最後A哭瞭很久,這是妹妹第一次用她的專業知識,幫助身邊的人。
在和A交談的過程中,妹妹漸漸找到幾個重點。第一個是,A的畢業設計。A提到自己的畢業設計做得很不錯,得到老師的誇獎,當時推薦她參加學校的畢業設計評獎,她覺得自己不夠資格。最後在老師的堅持下,還是參加瞭評比,打敗瞭班級裡的其他幾個同學,得到瞭優秀畢業設計的榮譽。當妹妹問她,你為什麼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呢的時候。她說,覺得自己不會做好一件事,做好瞭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是運氣好而已。(我也常常這麼想,總覺得這些年運氣太好瞭。)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A想瞭一會兒說,其實那個畢業設計她花瞭很多的心血,也花費瞭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去做,所以,現在想想,是值得那個榮譽的。A的確是做的很好。但是,在她的經歷中,凡是好事,她盡力去完成的很棒的作業,她都歸結為運氣好,凡是壞事,她都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不好。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自我實現預言,當發生壞事的時候,你覺得是應當的,當發生好事的時候你反而覺得不安,覺得不正常。
對於這個問題,領悟到這些隻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要找到她這個心理機制的原因。
A對自己的期望值很低。她提到在高考之前,她就和父母說,不要指望考多好哈。最後考得還不錯。這其實是自我防衛,因為降低父母的期望值,即使結果不好,也有心理準備,“看,我就說嘛。”如果結果比較好,那就是意外的驚喜瞭。看起來這個機制很好,很增強幸福感啊!但是仔細想想,是有問題的。結果顯得特別重要,而且,重點在於,降低瞭自己的期望值,對自己的能力持懷疑態度,失敗一次就強化一次,成功一次都是意外,完全沒有對自己的能力的肯定,沒有期待,這是很要命的。
而這個問題最近的表現就是在工作上,A給她母親打電話,總是說工作很不容易,覺得自己不能勝任,搞得她媽媽很是擔心。她還是在降低她父母對她的期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她拒絕來自父母的失望帶來的傷害,但是,這個過程隻能造成對自己的傷害。她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