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拔牙

2016-08-12 23:14:10

“爸爸,爸爸,我又掉瞭一顆牙。”兒子跑過來,給我展示掉的牙齒。

“爸爸你看,這牙長的好醜哦,就是那天給你看已經動瞭的那一顆。”

“哦,那是下邊的那一顆,記得扔到房頂上哦。”

“爸爸,我都掉瞭14顆瞭,我們班還有掉10顆的,那個***都掉瞭28顆瞭。”

“記得不能舔哦,舔多瞭長歪瞭,爸爸牙齒就是掉牙老舔,長歪瞭。”

“好的,知道瞭。”

延續每個傢庭的老習俗,每個孩子的經歷。牙掉瞭總是很醜的樣子,是因為可以近點看,還是因為無用瞭?掉瞭牙齒,沒誰不舔,至於長歪和這個什麼關系,誰知道呢?孩子掉顆牙齒欣喜快樂,或許跟證明成長有關;成人拔顆牙,痛苦的無以復加;及至老瞭,掉顆牙,總會唏噓自己老去的人生。

突然,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個段子。我的牙醫曾經跟我講:“放手如同拔牙。”拔掉的那一刻,你會覺得解脫。但是舌頭總會不由自主往那個空空的牙洞裡舔,一天數次。不痛瞭不代表你已完全無視,留下的那個空缺永遠都在,間或甚至異常掛念。適應是需要時間,但牙總是要拔,因為太痛,所以最終還是要放手,let it go。

放手如拔牙?愛如牙齒?愛如拔牙?

有些東西,存在的很卑微和不彰顯,卻又重要的無以復加,如牙齒、如愛。牙口不好,吃嘛嘛不香,這個人生起碼無聊的緊。缺瞭咀嚼的快感和加工,味道不好不說,似乎也不易消化。不好好養護,自然早晚讓你吃痛。也有相信牙齒萬能的,恨不得展示自己能啃磚,於是早晚滿嘴漏風;過於養護的,冷熱酸甜不沾,定期美容的,也或許過頭瞭,一顆沙子就崩掉瞭。

小孩子掉牙,重來不擔心,因為還會長出來。類似你曾經青春的愛戀,你永遠會覺得未來的更好,甚至松動瞭,還沒事晃晃它,讓它早點掉。除瞭第一顆牙,大驚小怪,留幾張羞澀的抿嘴照片之外,其他的牙早就忘的幹幹凈凈。掉的時候,沒事舔舔,後邊長出的時候也舔舔。前邊的和後邊的關系不大,偶爾形狀大小,似乎也沒什麼關系。

成年瞭,這個牙齒最好別惹事,見惹事都是痛苦事情。以為自己成熟瞭,習慣瞭,但真碰個要拔牙的事情,那痛不欲生的樣子,比小孩子還不如。有人拔牙幹脆,長痛不如短痛,拔瞭透風還涼快。有人充分享受牙疼的痛苦,那是要自己充分享受給別人充分展示,見瞭鉗子那是驚恐萬狀,打瞭麻藥,也要痛苦的哼哼哈哈一下下,應景表現。拔掉瞭的牙,要收藏幾天,隨處展示和暗處審視,回想回想痛楚,卻一定忘記瞭牙齒曾經的模樣和效用。

倒也有另類的,一個狗啃屎,門牙崩掉,飛來橫禍。或是純粹為瞭美觀,敲掉滿口牙齒,做個烤瓷的,潔白如玉,光亮如新。且不論是拔的,還是磕的,還是為瞭看著美換的。光鮮是夠瞭,功能也算完善瞭,可惜的是咀嚼無力,影響口腹之欲。

該拔的牙是要拔掉,要不真的很痛,隻是為什麼總忘瞭是如何到瞭必須拔的地步;愛該走的時候一定會走,很痛,有很突然的也有自願的。你可能會忘瞭為什麼愛會走,如你忘瞭對牙的養護,忘瞭怎麼使喚牙齒,忘瞭出點縫隙,你不是照顧,而是不停的找什麼牙簽之類的折騰。

你以為愛是萬能的,和以為牙是萬能的差不多,真不萬能的時候,一定是痛;你過度養護的,早晚也告訴你那個東西是用來用的,用來生活的,還是痛;你沒事因為一點點縫隙就不停鼓搗,不去補救還不停折騰的,早晚要告訴你需要拔瞭他,依舊是痛;至於事發突然,或是為瞭美觀,看似無奈或是堅決,最後的痛似乎耐得住,卻早晚讓你食之無味。

一個醫生朋友說過,牙齒這個東西很神奇,你掉瞭一邊的一顆,可能影響你很多的咀嚼。因為你會換邊咀嚼,會累及另外一邊加速老化;還告訴我,牙齒還是原裝的好,因為咀嚼的感覺是食物味道的一部分;沒事叩齒三百下,會當八十碎核桃;牙簽比牙齒問題更邪惡;智齒這種成年後的牙齒,沒事摘掉算瞭,要不他老和原配爭位置。諸如此類的。

哦?那我呵呵一下?初戀如牙箍,雖然很痛也讓你青春期隨時惦記,但成年後還是滿嘴好牙,好用好看;牙到拔的時候就拔,但記得未來最好養成好習慣,別總拔;該補要補,該養護要養護,該使用使用,不羨慕別人的潔白,得意自己的健康;牙拔掉瞭,可以舔,畢竟空缺瞭,畢竟漏風瞭,可以惦記懷念,但還是要補上新的,聊勝於無。你也會忘瞭曾經的牙,除非因為牙掉的期間,你改變瞭咀嚼習慣,從左腮幫子胖,轉成右腮幫子胖,倒是平衡瞭,就是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