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42:15
先分享個有趣的推理過程:
一個小夥子到理發店理發,他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瞭一下店裡的顧客說:“大約兩個小時。”小夥子走瞭。
幾天後還是這個小夥子來理發,他一進門便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瞭一眼店裡排隊的顧客說:“大約三個小時。”小夥子走瞭。
一個星期後這個小夥子又來瞭,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到店裡已經滿是顧客說:“大約四個半小時。”小夥子走瞭。
理發師望著店裡的一個朋友說:“喂,比爾,跟著這傢夥,看他去哪兒。他總是來問他理發得等多長時間,可是卻從來沒有回來過。”
不大一會兒,比爾回到店裡,歇斯底裡地笑著。理發師問:“他離開這兒去瞭哪兒?”
比爾揚起頭,笑出眼淚還掛在眼角:“去瞭你傢!”
最初我以為這是個黃色笑話,後來覺得自己很慚愧,那小夥子是小偷,應該是偷東西去瞭,所以是個正經笑話。但是再看瞭一遍,還是黃色笑話,因為偷東西的話,可能前兩次就被人發覺瞭。
這樣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個關鍵的人物——比爾,他為什麼會笑得歇斯底裡,眼淚都出來瞭呢,不管他的立場是站在理發師一邊還是站在小夥子一邊,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為一個優秀的笑話,不應該出現這種紕漏,這說明我對此笑話的理解存在偏差。
需要繼續分析,重新理解,現在我們的重點就在比爾身上,為什麼整篇文章中隻有他一個人有名字?小夥子三次去理發店,比爾他是否一直在場?比爾到底代表瞭什麼呢?理發師和小夥子代表瞭什麼呢?
馬克思說過:“思考一切。”所以,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條件下發生。文中有兩處涉及到故事的發生背景,一明一暗。明處為理發師的朋友名字為比爾,是一個明顯西方人的名字。暗處為理發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理發服務出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如果從明處線索來看,故事一般是發生在西方國傢,但是,凡事怕就怕認真二字,所以我們還不能草率的下結論,還應該綜合分析,看哪個結果的合理性,現實性更強一些。
讓我們繼續來看。從暗處來看,我們似乎得不到什麼確切的結論,但是從該笑話的來源傳播過程來看,特別是考慮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認為這個故事發生是依托中國的背景發生的,相信大傢都有等理發排隊的經歷吧。
可為什麼作者會讓一個西方人的名字出現呢?他到底是誰呢?為瞭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發師和小夥子兩個角色。
小夥子的活動很簡單,每次都是去理發店,問有沒有位置,然後去理發師傢,再去理發店,再回理發師傢,如是者三(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下去)。在這裡我認為,理發店作為一個人數眾多,不受限制的場所,它隱喻著整個社會,而理發師則是社會的掌權者,而理發師的傢,對小夥子則代表著可以暫時脫離社會,但又是一個不能長期居住停留的地方。
小夥子,顯然代表著一類人,關鍵點就在這個小上,代表著年輕。
我們想象一下,一個年輕人,跑到社會上問,有位置嗎?
掌權者說,沒有,還要等多長時間,小夥子隻好暫時離開這裡,去瞭一個臨時的地方,過瞭段時間,又跑來問,
這個場景,難道不覺的熟悉嗎?這是幹什麼呢?
對瞭,你答對瞭,小夥子正是代表著找工作的學生,理發店裡的位置代表著工作機會,而理發師的傢,正是我們可愛的學校。
這樣,整個笑話就可以翻譯成下面這樣:
本科畢業瞭,問有工作嗎?沒有,等兩年吧,唉,那隻好上碩士瞭;
碩士畢業瞭,問有工作嗎?沒有,等三四年吧,唉,那隻好上博士瞭;
博士畢業瞭,問有工作嗎?沒有,再等吧,唉,那隻好上壯士瞭。
現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比爾是誰?
再想想,現在哪個比爾最牛?
恭喜你,又答對瞭,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樣你也就能明白比爾為什麼笑得這麼歇斯底裡瞭,因為比爾大學沒畢業就去工作瞭,所以他看到小夥子為瞭工作還回去讀博士,覺得實在是太搞笑瞭。
綜上,這個笑話其實是在講上學和就業的問題。
無論上面的推理結果是否真是講笑話人的初衷,至少這是個非常合理的隱喻邏輯。那我該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呢?這裡分享知乎上周傑的觀點: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