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的障礙

2016-08-13 16:41:51

註:下面的例子可能有很多值得質疑的地方,有興趣的可以多多反駁。 

一、定勢思維

1、有籠必有鳥——心理圖式

一位心理學傢曾和喬打賭說:"如果給你一個鳥籠,並掛在你房中,那麼你就一定會買一隻鳥."

喬同意打賭.因此心理學傢就買瞭一隻非常漂亮的瑞士鳥籠給他,喬把鳥籠掛在起居室桌子邊.結果大傢可想而知,當人們走進來時就問:“喬,你的鳥什麼時候死瞭?”

喬立刻回答:“我從未養過一隻鳥。”

“那麼,你要一隻鳥籠幹嘛?”

喬無法解釋.

後來,隻要有人來喬的房子,就會問同樣的問題.喬的心情因此搞得很煩躁,為瞭不再讓人詢問,喬幹脆買瞭一隻鳥裝進瞭空鳥籠裡。

心理學傢後來說,去買一隻鳥比解釋為什麼他有一隻鳥籠要簡便得多。人們經常是首先在自己頭腦中掛上鳥籠,最後就不得不在鳥籠中裝上些什麼東西。

2、狗魚思維——拒絕變化

有一種魚叫做狗魚。狗魚很富有攻擊性,喜歡攻擊一些小魚。科學傢們做瞭這樣一個實驗:把狗魚和小魚放在同一個玻璃缸裡,在兩者中間隔上一層透明玻璃。狗魚一開始就試圖攻擊小魚,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慢慢地,它放棄瞭攻擊。後來,實驗人員拿走瞭中間的玻璃,這時狗魚仍沒有攻擊小魚的行為--這個現象被叫作狗魚綜合癥。狗魚綜合癥狀的特點是:——對差別視而不見——自以為無所不知——濫用經驗——墨守陳規——拒絕考慮其他的可能性——缺乏在壓力下采取行動的能力。

思維定勢一旦形成,有時是很悲哀的。這也是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觀念的原因之一:形勢在不斷變化,必須關註這些變化並調整行為。一成不變的觀念將帶來毫無生機的局面。

3、阿西莫夫的智商——慣性思維

所謂慣性思維就是思維沿前一思考路徑以線性方式繼續延伸,並暫時地封閉瞭其他的思考方向。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國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傢。他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從小就很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得分總在160左右,屬於“天賦極高”之人。有一次,他遇到瞭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對阿西莫夫說:“嗨,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正確回答。”阿西莫夫點頭同意。修理工便開始出題:“有一位聾啞人,想買幾枚釘子,就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做瞭這樣一個手勢:左手食指立在櫃臺上,右手握拳作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於是售貨員明白瞭,他想買的是釘子。”

“聾啞人買好瞭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麼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他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狀。

聽瞭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車修理工開心地笑起來:“哈哈,答錯瞭吧!盲人想買剪刀,隻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瞭,他幹嗎要做手勢啊?”

阿西莫夫隻得承認自己回答地很愚蠢。而那位汽車修理工在考問前就認定他肯定答錯,因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瞭,不可能很聰明!”

4、猴子實驗——群體慣性

有科學傢曾做過一個實驗:將4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裡,每天喂很少食物,讓猴子餓得吱吱叫。數天後,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時,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沖向前,可是當它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熱水燙得全身是傷,當後面三隻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一樣被熱水燙傷。於是猴子們隻好望“蕉”興嘆。

又過瞭幾天,實驗者換進一隻新猴子進入房內,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他3隻猴子制止,並告知有危險,千萬不可嘗試。實驗者再換一隻猴子進入,當這隻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瞭,這次不但剩下的兩隻老猴制止它,連沒被燙過的半新猴子也極力阻止它。

實驗繼續,當所有的猴子都已換過之後,仍沒有一隻猴子敢去碰香蕉。上頭的熱水機關雖然取消瞭,而熱水澆註的“組織慣性”束縛著進入籠子的每一隻猴子,使它們對唾手可得的盤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誰也不敢前去享用。

這就是群體慣性形成的過程。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學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迅速調整,否則隻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樣,在昨天的教訓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