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日子的真佛道

2016-08-13 16:55:57

文/歲月如歌

傢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過調息觀心萬倍矣。—— 《菜根譚》

當我正在為傢長裡短、生活瑣屑煩惱不堪時,一句古話無意間從瀏覽的互聯網頁面蹦入眼瞼,眼前攸然一亮,腦中如同一道閃光劃過,豁然開朗。

是啊,當我苦悶於別人的誤會時,我能否反省自己是否做到瞭對人誠心誠意?當我煩悶於父母的責備時,自己是否做到瞭態度和氣?當我苦惱於子女的叛逆時,自己是否做到瞭和顏悅色?當我煩惱於妻子的誤解時,自己是否能夠做到語言婉轉?如果能夠把傢中夫妻長幼的關系處理得意氣相投、和諧愉悅,不真是勝過獨自修煉自身涵養萬倍嗎?

於是,回到傢裡,面對父母妻女,我放下關於愛、情、道理等宏大而不可捉摸的概念,隻讓自己保持一顆真誠的心,和和氣氣、神情愉悅地說話,即使有沖突也把話說得婉轉些、溫和些。雖然這並不能迅速而徹底地消釋傢庭裡的所有糾葛,但情況還是讓人愉悅地向好的方向發展。

當你誠心的對待別人時,你會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邏輯,自覺地從別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發現每個人言行處事的邏輯所在,進而真切體諒到他們的喜怒悲歡,也讓自己變得更加溫潤平和、敦厚理智。

觀念一變,整個世界都會變。當我這樣去面對生活時,我慚愧的發現,面對身邊的親人,自己做得是如何的不好與不夠。面對母親的辛勞,發現自己幾乎不怎麼做傢務;面對妻子的牢騷,發現自己真的有點“一心隻是工作與讀書,雙耳從來不聞閑餘事”;面對孩子的淘氣叛逆,發現自己陪孩子的時間真的太少。

這真是讓人愧疚。《論語》有雲:“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如果身未修、傢未齊,則學什麼文、致什麼仕?何有更多力量去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我開始從做傢務做起。回到傢,第一件必須的事便是做傢務:整理被孩子扔得到處都是的書籍、玩具,拖地、做飯與洗碗,收拾廚房,打掃衛生間等,然後再做自己的事。剛開始,每天能做半個小時就不願做瞭,時間一久,看著傢裡變得規矩、整潔,各自忙碌的傢人也有更多的閑暇溝通交流,自己竟然有些喜歡上做傢務瞭。今天早上5:30起床,看著昨晚沒顧上收拾的房間,一氣收拾瞭一個小時還多,身上還起瞭微汗,如同晨練一般,渾身舒泰呢。有次下班和妻子一同回傢,我說:“現在一下班我就想早點回到傢,把傢裡趕快收拾個幹凈。”妻子樂得一臉的冬日暖陽。

以往,我一直認為做傢務是一件很單調、無聊且幾無意義的一件事,做盡量的少,保持基本的整潔就夠瞭。但在一段時間沉心認真去做的過程中,讓人體會到瞭許多平時難以體會的東西。我想到瞭古時候傳承幾百上千年的學徒制度。一個學徒,要學一門手藝,首先要經過幾年的零雜碎活的磨煉,過瞭關才有機會真正進入手藝的門徑。在這幾年的磨煉中間,培養瞭沉靜,修煉瞭心性,形成瞭事無巨細、踏實耐心的品質,這才能通過考驗,這才有資格去窺一門手藝的奇妙,才有可能登堂入室。這也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具體實踐吧!

平時我們愛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與傳統斷裂的社會,其實你仔細去看,會發現社會的每個角落都有傳統的影子。比如學徒制度,學徒制度當然有其局限與落後的地方,但其中優秀的部分也得到瞭有效的留傳。我覺得在一個單位,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新人,都要經過一段類似學徒的實習時光,做些最基本的打掃應對、上傳下達、檔案整理、總結簡報等,如果你把這些基本的工作作為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的必須,你就會耐心踏實的去做,進而深入而不是膚淺地、具體而不是想當然地瞭解你所做的工作、職業、事業,培養出工作、職業、事業所需要的基本素質來,為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厚重的基礎。相反,如果誰覺得這些個零雜碎事毫無意義,怨天尤人,那麼,他將為長久留在實習的階段,難以進入事業發展的精彩殿堂。

回到傢庭生活裡面,做傢務、父母兄弟妻幼間的相處,何嘗不是經營傢庭的實習內容?回首多年的人生經歷,自己所欠缺的不正是面對傢庭實習的正確態度嗎?不經過瑣碎的傢務、人事糾葛的考驗,如何進而營造並享受傢庭的溫馨、浪漫?

又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可以做本篇文章的結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些小事,是君子所應務的“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