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第六階段

2016-08-13 16:58:41

飯店員工也表示,我的學生是他們見過的最和善、舉止最得當的。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亞們乘飛機時,機長通過機上廣播表達對他們的謝意,而機上的乘客總是用掌聲贊許他們安靜的態度和禮貌的舉止。這讓身為他們老師的我,覺得既快樂,又驕傲。

但是你猜對瞭:我還是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雖說沒有什麼事情比遇見一個達到第五階段的孩子更讓我開心的,但我還是想要我的學生更上一層樓。對一個老師來說,最困難的任務莫過於此,但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去嘗試。我們做得到的。一旦成功,它帶給我的滿足感,足以補償這個瘋狂的教育界給我的心痛、頭痛,以及微薄的薪資。

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我見過成功的實例。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第六階段不但是最難達到的,也是最難教的,因為行為準則存在於個人的靈魂中,其中還包括瞭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內。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為不可能:就定義而言,第六階段的行為無法教,也無法講述,“看看我現在在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們應有的表現。”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於違背瞭第六階段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條自相矛盾的行為準則,讓教學者陷入兩難的困窘。

我用好幾個方法來教第六階段。因為我不能討論自己的行為準則,於是我試著幫孩子們從別人身上找出行為準則。許多卓越的書籍和電影都找得到達成第六階段思維的人。對於父母和師長而言,尋找用這種方式思考的人是饒富趣味的——一旦你開始註意,就會發現這種人並不少。讓我與各位分享我最喜歡的幾個吧。

每年,我帶的五年級學生都會閱讀約翰?諾斯(John Knowles)的傑作——《獨自和解》(A Separate Peace)。小說的主人公菲尼亞斯是一位卓越的運動員及第六階段思維的實踐者。某日在遊泳池畔,他註意到遊泳比賽的全校紀錄保持者並不是他們班上的同學。從未受過遊泳訓練的他對友人吉恩表示自己破得瞭紀錄。他簡單地熱瞭身,走上起跳臺,接著要吉恩幫他計時。一分鐘後,吉恩難以置信地看見菲尼亞斯破瞭紀錄,但是她很失望,因為沒有其他人在場來確認這個紀錄的“正式性”。她打算致電當地報紙,還要菲尼亞斯第二天在正式計時人員和記者面前重遊一次。菲尼亞斯婉拒瞭,而且要求吉恩守口如瓶,因為他想破紀錄,也辦到瞭,這就夠瞭。吉恩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但我班上的學生們沒有,他們自有描述和理解菲尼亞斯性格的方法。

也可以以伯納德為例,在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中,他是住在威利?羅曼隔壁的男孩。伯納德老是糾纏著威利的孩子,要他們上學、讀書,因此被視為討厭鬼。隨著劇情發展,當威利迫切地想找出他和孩子們失敗的原因時,伯納德出現瞭,但是行色匆匆。他現在是一名律師,手上有個案子在辦。他疾行而過時,伯納德的父親提到那個案子正在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當中。當威利對伯納德竟然從沒提起這麼驚人的事情表示驚訝時,伯納德的父親對威利說:“沒必要說啊,他已經在做瞭。”

通過這些例子,我奮力和ESPN與MTV頻道,以及這些頻道視為理所當然的矯情賣弄、辱罵攻擊,以及“世界惟我獨尊”式思考搏鬥。我試著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看到不同的觀點。

我也會播映主角為第六階段思維者的電影給孩子們看。其中的一個角色是電影《正午》(High Noon),由演技精湛的賈利?古柏(Gary Cooper)飾演的警長威爾?凱恩。槍手要殺凱恩,鎮上每個人都要凱恩逃命去,理由各異。有人想讓槍手控制小鎮,以求生意興隆。副警長要他離開,因為他覬覦凱恩的職位。凱恩的妻子魁克出於宗教理由要他躲避正面沖突。但凱恩選擇留下來。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即使被所有人遺棄,即使命在旦夕,他仍忠於自己的原則。要孩子們達到這樣的境界是非常高標準的要求,但我還是這麼要求他們。

最物超所值的第六階段思維范例,是摩根?弗裡曼(Morgan Freeman)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所飾演的瑞德。我很清楚大部分的小學生看不太懂這部寓意深遠的電影,但是第56號教室是個特別的地方,所以我每年都會有一天在放學後播放這部電影給班上的學生看。瑞德是監獄裡的囚犯,因為謀殺被判終身監禁。每10年他都有假釋出獄的機會。片中,他和假釋審查委員會面好幾次,每次都對委員會說他已經洗心革面瞭,但申請總是遭到駁回。在一個較為輕松的場景中,在獄中度過大半輩子的瑞德說出瞭他的心聲。他告訴一位假釋審查委員,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改過向善,至少不知道審查委員們說的改過向善是什麼意思。當被問道他是否對自己做過的事感到後悔時,他說他很後悔。他說,這不是因為委員們想要聽到他這麼說,也不是因為他在坐牢,他是真的由衷感到後悔。由此看來,他已經蛻變成一個瞭解自己的第六階段思維者瞭。他的行為不是取決於恐懼、取悅他人,或是規則;他已經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於是,他假釋出獄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