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如何恢復 跑者與運動員不可錯過的這些跑步常識

2016-08-06 21:19:47

半月板損傷要怎麼恢復呢?半月板軟骨是沒有血管的,所以一旦受傷,就很難自愈。那我們要如何恢復治愈半月板呢?半月軟骨一旦損傷,經常出現膝關節酸痛、關節交鎖和影響勞動時,應及時的冶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半月板損傷如何恢復好。

半月板損傷術後的康復鍛煉方法

半月板損傷是很常見的疾病,膝關節鏡下行半月板切除修復術是常見的治療方式,但是術後正確的康復練習是術後效果好壞的重要環節。現將術後一般康復介紹如下:

術後處理的目的有4個:

(1)避免腫脹。(2)盡早恢復關節功能。(3)使肌張力恢復正常。(4)讓病人進行正常活動和功能鍛煉。

半月板損傷術後不同階段的功能鍛煉方法

第l 階段

為術後第l周,進行輕度鍛煉,防止腫脹。這個階段康復應於半月板切除術後在復蘇室中開始。術後從足趾到大腿加以包紮,至少2天。鼓勵病人在復蘇室中開始鍛煉包括直腿抬高和活動關節。

第2 階段

為術後第2周,康復重點為關節活動范圍。縫線已被拆除,如果仍有腫脹,可以使用非甾體消炎鎮痛類方劑;應常規進行等長鍛煉(直腿抬高)和逐步增加活動范圍。病人應該在第2周恢復絕大多數活動度。如果活動范圍和肌張力得到恢復,可以進行有限制的活動包括行走。

第3 階段

術後第3至4周、鼓勵比較強烈的鍛煉,使肌力和活動范圍完全恢復正常。逐步增加踝部的阻力,使病人逐步恢復到正常活動。隻有當活動和肌張力恢復到適當的范圍時,才能進行體育鍛煉。

第4 階段

術後第2個月,進一步康復,恢復正常的體育鍛煉。鼓勵病人逐步增加鍛煉的阻力。如果髕股關節沒有感染、可開始等長鍛煉。此後,為瞭保持肌力,病人可以騎自行車、遊泳或步行。總之,病人仍然需要1-6個月的隨訪。

術前肌萎縮非常輕的運動員,隻要膝關節沒有不適,股四頭肌肌力和活動范圍完全恢復正常就可以進行體育活動。如果,半月板環的完整性有問題,應向病人講清楚,對需要跑、跳和關節扭轉的體育活動、暫時或永久性地不要參加。可向病人建議風險低的活動,如騎自行車和遊泳。

半月板損傷重要是靠自己平時的控制,平時註意減少劇烈運動,減少長時間站立的姿勢。藥物方面配合外用專業的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腫冶療,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半月板損傷的愈合。

膝關節半月板為纖維軟骨組織,呈周緣厚,內緣薄的楔形,從平面上看為半月形,稱為半月板;其充填於股骨髁與脛骨髁之間,有增強膝關節穩定的作用。半月板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決定瞭它是膝關節內最易損傷的組織之一。在從事劇烈運動和特殊職業的人員中,半月板損傷的機率更高。

術前準備

術後24小時不能下床,術前應教會病人使用的廁所,練習床上排尿,防止因手術體位不適的排尿困難及尿瀦留等引起的,並教病人利尿。另外,因術後 患肢固定 ,故術前還應教會患者在固定的情況下,去廁所解大小便時將患肢抬高墊起的方法,以確保舒適的體位。年紀大的患者還應教其使用床邊坐便椅及助行器的方法。

術後護理

手術後6小時,應將患肢抬起,高於心臟,利於回流。同時要制定完善的功能鍛煉計劃,以幫助患肢恢復,防止肌肉萎縮。

(一)一般護理

患者回到病房以後,要合理安排患者的搬運,搬運過程中要註意患者的安全並保護患者的隱私,要向患者交代註意事項,及時進行生命體征的測量,做好護理記錄。

(二)麻醉後護理

患者術後去枕平臥6小時,並向患者交代術後6小時內,除頭部不可抬以外,其他可動關節都可以活動,以緩解患者在術中的疲勞。如患者感口腔極度幹 燥,可適當給予溫開水,緩解口幹舌燥等不舒適感覺。另外,麻醉針眼處要加強護理,一旦發現有滲出,要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敷料的更換

(三)患肢護理

手術後,患者應給予高度的肢體,高度應高於患者的心臟,以幫助血液循環,防止患肢腫脹。最重要的一點是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皮膚溫度、神經感覺、充盈度、傷口的外周循環和足背動脈的脈搏情況。患者應註意夾板固定牢固,松緊度適宜。

(四)功能鍛煉

術後早期練習,以避免粘連和肌肉萎縮為主要目標,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的方法,否則極易引起關節腫脹和關節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愈合。

半月板損傷癥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