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守城術 古代守城方法

2016-08-18 22:59:39

  再一類是防護設施。因為攻城的軍隊除卻采用人海攻勢外,往往還會采用三種方式輔助進攻:一是石攻,二是火攻,三是土攻。石砲車是攻城的重型武器,對城墻有著巨大的破壞力,針對此,守城部隊往往采用一種被稱作“累答”的防護用具。累答是由粗麻繩緊密編成細密的軟簾,表面塗泥漿層防火,然後懸掛於城樓、女墻、望樓外面,以防護墻垛,使其免為飛石所破。

  攻城部隊也常常利用砲車往城裡投擲燃燒彈,因此城墻上的防火措施也非常重要。墨子就特別強調這一點,不厭其煩地強調“塗泥防火”和“多備水具”。大概他那個時代地下水淺(地下三尺即見水),容易打的緣故,他甚至要求每一百步挖一口井,以備之需。到瞭宋代,城墻消防主要采用水袋的形式。《武經總要》要求一座城門必須配置兩具水袋。水袋系用牛馬雜畜的皮毛制成,一般可以貯水三四石,出水口是一根中間打通,長約一丈的粗徑竹竿,權當消防水管。另外,當時還發明瞭一種能將水推壓噴灑的唧筒,遇到城上的城樓或戰棚失火,以三至五人為一組,立刻提起水袋灌救,頗有效率。如果敵軍在城下起火,則用一種用豬或牛的胞衣特制的水囊,投擲火中,囊破水出。如果是遇到油性的燃燒物,守軍還會采用一種大型的麻搭(類似現代拖把)沾泥漿來滅火。

  而攻城部隊最慣用的伎倆,則是挖掘地道攻城,往往令守城部隊防不勝防。不過,早在墨子時代,已經找到相應的破解之法。其具體方法是在城內的各方先掘好深二丈(6.26米)的洞穴,然後選擇耳力好的軍士待在洞中,然後取一個新的甕蓋在洞頂,隻要敵人在數百步(一步相當於1.57米)之內活動,洞中的軍士就可以藉由聲音來判斷敵軍的方位,然後再利用風扇車迅速地將毒藥、濃煙或石灰粉吹向敵軍方向。同時也可以在敵方地道方向預鑿地道,兩旁橫向鑿洞,隱藏伏兵,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將地洞中的敵軍一一殺死。

  當然,在實際戰爭中,無論軍力,還是士氣,攻城一方往往處於強勢主動地位,守城一方必須因敵設防,機動靈活地將“守城術”加以創造性地運用,遇賊殺賊,見招拆招,方能取得守方的勝利。

  發生在西魏大統十二年(546)的玉壁之戰,便是經典的防守案例。當時,東魏丞相高歡領重兵進攻西魏的玉壁城,晝夜不停,守城將領韋孝寬則隨機應變,竭力抗禦。東魏軍先是在城南築土山,欲居高臨下攻城,而韋孝寬則針鋒相對地加高城樓,並始終高於敵軍土山,同時多備戰具,展開積極防禦,終使東魏軍不能得逞,氣得東魏統帥高歡大叫:“縱爾縛樓至天,我會穿城取爾。”

  遂後他改變攻城戰術,采用“孤虛法”,一邊集中兵力攻擊北城,晝夜不息,一邊在城南秘密挖掘10條地道。韋孝寬得知情報後,便命令守城兵士挖掘長溝,切斷東魏軍的地道,並派兵駐守,待東魏軍挖至深溝時,順手將其一一擒殺。此外,他還在溝外堆積木柴,備好火種,發現東魏軍在地道中潛伏,便將木柴塞進地道,投火燃燒,並借助牛皮囊鼓風,烈火濃煙,把地道中的東魏士卒燒得是焦頭爛額,慘不忍睹。高歡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命人制造“攻車”,撞擊城墻,所到之處,莫不摧毀。韋孝寬見狀,采用以弱克剛的辦法,命人用佈匹做成帳幔,然後隨其所向張開,攻車撞之,佈受力懸空,沖擊力頓時消解幹凈,城墻絲毫無損。

  韋孝寬是一名聰明的將軍,可高歡也非等閑之輩。他命東魏軍把幹燥的松枝、麻稈綁到長桿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燒帳幔,企圖連玉壁城樓一起焚毀。韋孝寬則隨機應變,命軍士把銳利的鉤刀綁到長桿上,等火桿攻擊時,即舉起鉤刀割之,把正點燃的松枝、麻稈全部割掉。屢戰屢敗的高歡也毫不氣餒,又轉用地道法,命攻城士兵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條,用木柱支撐,然後以油灌柱,放火燒斷木柱,使城墻崩塌。但韋孝寬早有準備,城墻崩塌處又及時用柵欄堵住,使東魏軍無法攻入城內。高歡率兵攻城50天,士卒傷亡7萬人,精疲力竭,用盡心機,仍未攻克,隻好恨恨撤軍。

  其實,守城的辦法,如果隻有“見招拆招”還是遠遠不夠的,畢竟這仍然在消極防禦的范疇。守城術的至高境界,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膽大心細地采用“非常規”的辦法。譬如唐時李光弼率領的“太原保衛戰”,其中采用的一些“土行孫”的手段,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一般來講,挖地道都是攻城一方的行為,李光弼卻不以為然。他派人主動挖掘地道,通至城外,然後待叛軍在城外叫罵挑戰時,派唐軍冷不防地將其拖入地道,然後拉至城上斬首。從此嚇得叛軍膽戰心驚,走路時都要低頭看地。而當叛軍用雲梯和築土山的方法攻城時,李光弼又逆向思維,命唐軍在城下事先挖好地道,使叛軍靠近城墻時,陡然塌陷,反將其統統活埋。不知何故,李光弼特別偏愛“地道戰”,並將這種戰爭藝術演繹到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最令人叫絕的一次,他先是以詐降手段,與叛軍約期出城投降,然後暗地派人挖掘地道直至叛軍軍營之下,先以撐木支頂。到瞭約定之日,李光弼派部將率數千人出城偽降,叛軍不知有詐,正在調動出營時,突然營中地陷,死千餘人,頓時一片慌亂。唐軍乘機擂鼓吶喊,猛烈沖擊,殲滅叛軍萬餘名。大概也正是這種神出鬼沒、沒有“章法”的守城術,徹底讓叛軍崩潰,並最終取得瞭輝煌的勝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