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憑什麼摘得雨果獎?

2016-08-18 23:09:18

  一部於2006年開始連載的長篇小說,用十年的光陰等來瞭世界級專業獎項的認可。山西陽泉,走出瞭第二個可以刷爆互聯網和媒體從業者朋友圈的60後中年男子。由於科幻文學受眾一邊倒的性別屬性,你不難看出這些“心裡有塊柔軟的角落被觸動”的中青年男性快樂得十分真誠,比如他們會在知乎相關問題下回復到“下回和妹子安利三體的時候多瞭一條理由!”

  事實上,過去兩年間,《三體》在中國已經超脫出它原本的垂直文學領域,被引申和解讀出太多普世價值,在這塊充滿瞭吸引力、誘惑和希望的土壤上生根發芽——“看《亮劍》懂企業管理!看《士兵突擊》懂企業文化!看《三體》懂企業戰略!”

  這不是什麼難於理解的問題,科幻小說傢、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夏笳曾這樣說過:“從某種角度上講,中國的科幻小說從清朝第一次在中國出現開始,就承載著‘中國夢’的重量……這個夢就是要超越西方國傢、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現代中國,同時又能保留這些舊元素”。這個意見十分中肯,與著名《三體》粉絲、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先生的評價高度一致——“他(張藝謀)又土又前衛,又中國又世界,和大劉作品其實有精神契合……我越來越覺得,如果讓張藝謀來拍三體,各方都會成為贏傢。”

  其實,即便在《三體》的思想性和價值觀被外界質疑得最猛烈的時刻,依然有專業主義的聲音認為“攻擊科幻小說中的技術漏洞最厲害的,恰好是那些不能很好的理解技術想象的人群,因為技術構想與想象並不能吸引他們,吸引他們的隻是其中的社會學謬誤與政治不正確。”

  我倒是蠻同意這句話的。可是我們也不難看出,任何熱門虛構文學,都難逃在現時現世中國得到世俗視角解讀的結果。更何況開篇就仿佛“文革傷痕體”一樣的《三體》?這是一部註定與公共話題乃至政治因素糾葛沉浮、命運交織的作品。網上常說大劉“單槍匹馬”,這不客觀。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三體》自身的政治光環必然會吸引大量無厘頭的痛恨,以及同樣沒來由的支持。

  比如這次雨果獎。

  首先我要解釋一個詞,Puppygate,即“小狗門”,起源於兩個組織的代號:“悲傷小狗”(Sad Puppies)和“瘋狂小狗”(Rabid Puppies)。過去兩年間,Puppy這個詞兒在美國科幻界堪稱魔音穿耳。有多魔性呢?我們往下看。

  2015年4月4日,雨果獎提名名單揭曉,如果拿這版名單和“瘋狂小狗”的推薦名單對比,可以發現以下事實——2015年獲得雨果獎提名的三部長篇提名(總共五部提名)、全部長中篇提名、全部短中篇提名、全部短篇提名、全部相關作品提名、所有的長篇編輯提名和短篇編輯提名,與“瘋狂小狗”組織公佈的提名名單一模一樣!據統計,在雨果獎的全部85個被提名的候選作品和候選人裡,有61個來自“瘋狂小狗”以及“悲傷小狗”名單,僅有24個不出自這兩個名單。就是說,Puppy們幾乎提前兩個月就預言瞭雨果獎的提名名單。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經常在微信上收到朋友發來的鏈接要求給他傢娃投一票“XX小學最美之星”而且冰雪聰明的你肯定明白瞭:刷票。

  《三體》獲得雨果獎是“小狗式的勝利”?

  2013年時,一位美國科幻作傢Larry Correia發起瞭名為“悲傷小狗”的運動,他的初衷是認為雨果獎受到美國科幻界的“政治正確”氣候的影響,偏向獎勵女作傢、年輕作傢、少數族裔作傢如黑人作傢等等,使得部分白人保守派的作傢和作品完全被忽視。他決定要奪回美國保守派白人作傢在雨果獎中的地位。這種人士,在新聞聯播中被稱為右翼作傢。

  但這位老兄意志不堅定,搞瞭兩年“悲傷小狗”刷票運動,最成功也不過是提名12中7。到瞭2015年,幹脆不搞瞭。

  這時另一位“極右”,曾因使用美國科幻作傢協會官方推特大罵某黑人科幻女作傢是“受過教育的,但是無知的半野蠻人”而被協會開除瞭會籍的Vox Day先生,中興瞭前人未竟的事業。他在2015年初自開爐灶,發起瞭“瘋狂小狗”運動。由於大量右翼同道被號召加入,如上所述,瘋狂小狗的名單幾乎命中瞭全部高價值獎項。

  好瞭,以上就是前情提要,接下來,好玩的事情剛剛開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