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治理新疆深得百姓愛戴:為政先求利民

2016-08-18 23:10:41

這出老統領顯靈的大戲,正是左宗棠和劉錦棠為激勵士氣刻意安排的。當時,上至貴族、將帥,下至士兵、百姓,都有濃重的迷信思想。借士兵們對老統領的崇敬,激勵他們的士氣,是左宗棠無奈中想出的妙招。

全殲敵人,安撫同胞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抵達肅州,指揮各軍入疆。西征軍先到哈密,隨後翻過天山,穿過戈壁,逼近烏魯木齊。

  天山北路被阿古柏侵占後,原來陜西回軍的首領白彥虎逃至新疆,投靠阿古柏,背叛瞭國傢和民族。此時,他正代阿古柏占據烏魯木齊。1876年8月,劉錦棠部從阜康出發,進逼烏魯木齊東北的古牧地。阜康到古牧地的路程一百餘裡,有兩條道路可選:大道平坦,卻要經過50裡荒無人煙的戈壁;小路途徑黃田,水源充足。白彥虎故意放出黃田有重兵把守的消息,希望西征軍走大道進戈壁,自己好偷襲。

  劉錦棠將計就計,派人佯裝走大道,實際上悄然走黃田。白彥虎正準備偷襲,卻被突然殺來的西征軍反偷襲。黃田叛軍一觸即潰,西征軍乘勢追擊,1876年8月17日,歷時5晝夜的狂攻,西征軍用德制的後膛炮攻破古牧地城池,以傷亡600人的代價殲敵6000餘人。

  第二天,劉錦棠率兵長驅大進,直搗烏魯木齊。阿古柏聽到烏魯木齊危急,急忙派兵增援,但還沒到烏魯木齊,就聽說城池失守,白彥虎倉惶逃往南疆。西征軍3個月就收復瞭北疆。

  丟失北疆之後,阿古柏企圖借天山天險,靠著英國的支持死守南疆。1877年4月,休整瞭一冬天的西征軍主力悄然從烏魯木齊出發,直奔達坂城。南下之前,左宗棠再次申明紀律,嚴禁殺掠,對於依附敵人的各族同胞,隻要真心反正,一律寬待。

  劉錦棠把俘獲的敵人押赴肅州大營,但對被脅迫附敵的各族同胞一律發放衣物糧食,送回原籍。

  達坂城是通往南疆必經之路,其得失關乎全局。4月17日,西征軍包圍達坂城,卻苦攻不下。就在這時,城內的維吾爾族群眾冒死送出情報,說城內守軍準備棄城而逃。西征軍得到情報,堅定瞭攻城決心。19日夜,西征軍攻下達坂城,阿古柏心腹愛伊德爾胡裡等1200餘人被活捉。幾天後,劉錦棠進抵托克遜。托克遜城中的維吾爾族同胞冒險出城報信:“敵人聽到達坂城失守,惶恐至極,正在各處燒殺劫掠,準備逃跑。希望官軍速進,解救百姓。”劉錦棠當即下令西征軍進攻托克遜,敵人望風而逃。

  托克遜之戰後,南疆門戶大開,阿古柏精銳部隊折損大半,他感到十分驚恐。維吾爾族同胞對阿古柏的殘暴統治早已深惡痛絕,聽說西征軍要來瞭,相互轉告,準備配合。阿古柏知道大勢已去,日夜哭泣,最終服毒自殺。阿古柏死後,他的兒子相互爭鬥,西征軍則繼續掃蕩殘敵。

  1877年10月,劉錦棠大軍進攻庫爾勒,白彥虎掘開開都河,妄圖阻止大軍前行。當地蒙古族老百姓主動給西征軍當向導,找到開都河的淺灘處,西征軍順利渡河。劉錦棠大軍進入庫爾勒城後,發現已是一座空城,糧草供給斷絕,又是當地維吾爾老百姓帶西征軍找到瞭白彥虎藏糧的地點。白彥虎向阿克蘇逃亡,結果城內百姓緊閉城門,不許其入城。但等到劉錦棠大軍一到,百姓立即夾道歡迎。1878年1月,西征軍收復和闐,盤踞新疆12年之久的阿古柏匪幫終於被全殲,新疆回到瞭祖國懷抱。

  抬棺出征,收回伊犁

  收復天山南北兩路後,隻剩下伊犁仍被俄國占據。俄國原本聲稱“代清朝占領伊犁”,一旦清軍收復北疆就立即歸還。但在西征軍平定南疆後,俄國仍拒絕交還伊犁。1878年10月,清政府派吏部侍郎崇厚為全權大使,赴俄國交涉,索還伊犁。

  盡管左宗棠對清政府靠外交談判索還伊犁有些看法,但也無力改變朝廷的主意。崇厚是個膽小平庸的人,在俄國的恐嚇下,他竟然擅自和俄國簽訂瞭《裡瓦幾亞條約》。按照條約,俄國雖然交還伊犁,但割去霍爾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等戰略要地,使得伊犁以西、以南險要盡失。

  由於左宗棠和前線將士的決心,也因為全國上下的堅決反對,朝廷在崇厚回國後,將他交刑部治罪,定為“斬監候”。

  消息傳來,全國嘩然,紛紛要求處斬崇厚,廢除條約。西北前線的將士們群情激奮,劉錦棠認為:“非決戰陣,別無善策。”左宗棠在奏章中憤怒地說:“武事不竟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1880年2月,清廷派曾國藩的兒子、駐英法大使曾紀澤前往俄國重新訂約,同時命左宗棠統籌新疆南北的戰守事宜。左宗棠調兵遣將,定下瞭兵分三路,武力收復伊犁的策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