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大清推向瞭滅亡?歷史揭秘大清滅亡與誰有關

2016-08-13 15:33:14

  大清王朝,名曰大清,其實早已是清者不清瞭。各級官員買官賣官,揮霍浪費,中飽私囊,大大小小的蛀蟲,一個勁地啃蝕著國傢,大清終於被蛀空瞭。在大清末年,腐敗已經成為常態,大清隻是一塊蛀空瞭的巨木,一個被無數蟻穴扒松的江堤。一旦風吹浪打,它們就轟然倒下。

  大清的腐敗之狀,讓我們來看看歷史的真相。

大清財政的支出

  宣統三年(1911年),作為中央機關事務局的內務府(大約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其一年支銀預算高達1024萬兩,而在咸豐年間,僅為40萬兩,兩相比較,足足增加瞭24倍。至於冒領公款、揮霍浪費、侵吞賑災款糧等事項,更是層出不窮。

  清朝上層官吏的腐敗觸目驚心。和紳,是皇帝手下的一個掌有實權的大官。他的地位,相當於一個政治局委員,至少在部長之上。他當政二十多年,貪污受賄的數額價值連城。和紳一生貪污的金銀財寶抵得上朝廷10年的收入,除瞭金銀玉器等珍寶以外,還有金銀元寶各1000個,沙金200餘萬兩,赤金480萬兩,白銀940萬兩。再加上種種銀號、當鋪、古玩店、田地等折合成銀錢,總計約有8億到10億兩,就連其仆人被抄沒的財產也達700多萬兩。因此,當時有一句民諺:“和紳跌倒,嘉慶吃飽”。

  當年腐敗成風,送禮成風。大官們是這樣,一般的官吏同樣是這樣。《官場現形記》是晚清揭露官場醜態的小說,書中借一個官員的話說:“千裡做官隻為財”,表明斂財是清朝官場第一定律。書中借唐二亂的嘴說:“我想這趟進京,齊巧趕上萬壽,是得進幾樣貢禮的。你替我想想,這趟進貢要預備多少銀子?”何孝先說,“少瞭拿不出手,我想總得二三萬兩銀子,你看夠不夠?”唐二亂又嘿嘿嘿地笑,“二三萬兩銀子夠什麼,至少得十萬兩。”你看,地方官為瞭討好朝廷,送禮是多麼慷慨、多麼闊綽啊。他們的錢,當然不是自傢的,而是盤剝來的。

  清朝買官賣官的市場十分興旺發達,可謂購銷兩旺。商人、讀書人捐官成風,有關官員則得到瞭好處,取得瞭雙贏的大好局面。朝廷得到瞭錢,買官人得到瞭官。國傢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是靠賣官得來的。紅樓夢中賈蓉的妻子可卿死瞭,公公賈珍為瞭喪事辦得體面,也花瞭幾千兩銀子,給兒子捐瞭一個官。可見,當時買官很普遍,人們不以為怪,更不以為恥。《官場現形記》一書中,也記載瞭買官的普遍。書中借一個人物的口說道:“玉山的王夢標,是一萬三,萍鄉的同小辮子八千,新昌胡子根六千,上饒莫桂英,五千五,吉水陸子齡五千,廬陵黃沾甫六千。。。。一時也記不清,至少也有二三十註,我筆筆都有帳的。”一個地方官僚,賣瞭二三十個官,價格從數千到上萬不等,總數起碼在一二十萬兩銀子。而且,似乎也並不避著手下人。這樣的情況,今天我們隻有東北某市的一個組織部長才能與他相比擬。

  大清官場裡的腐敗,水平也很高,行賄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送錢,有的送古董,有的送女人。要看各人愛好,總之是投其所好。例如,《官場現形記》中就寫到給一個高級官員送禮,“這位老中堂,他的脾氣,我是知道的,最恨人傢孝敬他錢。你若是拿錢送他,一定要生氣,說,“我又不是鉆錢眼的人,你們太瞧不起我瞭。"你們送錢怎麼能夠不碰釘子呢?所以,他愛古董,你們要送古董。”這條經驗,被後人學會瞭,重慶的一位官也受賄,收受的禮品中有張大千的畫。這一套辦法似乎是向那個老中堂學來的。

  大清官場腐敗,軍隊也腐敗。軍隊大量地參與走私販私。軍隊中的一些官員,有瞭錢就抽鴉片,軍隊抽鴉片成風。甲午海戰時,有些官兵得先抽瞭大煙過足瞭煙癮之後再打仗。號稱世界八強的北洋海軍,雖然船堅炮利,卻在日本的海軍面前不堪一擊。骨子裡的腐敗是造成甲午一戰全軍覆沒的主要原因。

  大清的國營企業也十分腐敗。大清搞過一陣子“改革開放”,也搞過一陣子技術引進。在洋務運動中,權力是最核心的生產力,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一代又一代的大清企業傢,成功的多是官員企業傢。或者是與官員相勾結的企業傢。有學者做過統計,在1885-1894年間創辦民營企業的55人中,有佈政使銜的2人,候補道、候選道5人,候補知府、候補知縣6人,其他佐貳雜職7人。大清企業傢的“從政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而不斷升溫。甲午戰爭後,1895~1900年新辦的64傢民營企業,其創辦人中具卿、寺、佈政使銜的有5人,候補道9人,候補、候選知府、知州、知縣17人,其他佐貳雜職28人。對1878-1907年的10傢民營毛紡廠統計,創始人中的半數都有捐官的身份。稍有點經濟能力,就要買個機關幹部的身份,寫在名片上,掛在房梁上,刻在墓碑上。當時,老佛爺就註意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瞭。也註意讓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捐個官,成為體制內的人瞭。洋務運動中先富起來的人群,都是與官場有關系的人,或者就是官員本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