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15:10
11月10日,蔣介石獲悉黃百韜兵團在撤退途中遭解放軍的追擊,深感不安。他對劉峙所采取的先鞏固徐州,再以有力部隊策應黃百韜兵團的作戰方案,極為不滿。他決定黃百韜兵團就地固守待援,集中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迅速東進與黃百韜兵團夾擊運河附近解放軍。同時催促黃維兵團兼程急進,務必於13日前到達阜陽、太和地區,參加徐州作戰。這就結束瞭黃百韜兵團撤守之爭,黃百韜命令部隊轉入防禦,修築工事準備堅守。兵團部在碾莊,以此為中心,25軍在北,64軍在東,44軍在南,100軍在西,形成環形防禦體系。此時解放軍的包圍還不嚴密,黃百韜如果堅決西撤,還是能回到徐州的,但蔣介石的錯誤決策把他和十萬官兵葬送瞭。
就在這天之前,原在距碾莊以西二十裡的曹八集的李彌之第13兵團,奉徐州剿總司令劉峙的命令,不等黃百韜兵團來到就匆忙撤往徐州,導致黃百韜失去瞭側後的掩護。而黃百韜兵團的第100軍44師正向徐州撤退,原本黃百韜命令100軍在碾莊以西防禦,但44師在掩護兵團渡運河時損失慘重,僅剩師部直屬隊和不足一個團的戰鬥部隊,師長劉鶴聲認為所部損失太大,無力擔負防禦,就直接撤往徐州。該師一路西行於10日下午剛到達曹八集,就與兼程趕來的解放軍第13縱隊接上火。解放軍先頭部隊114團於黃昏時發起攻擊,半夜時分打開突破口沖入村內,但未控制好突破口,接應後續部隊,隻顧向縱深發展,結果突破口被封閉,沖入村裡的部隊彈盡糧絕,損失殆盡。次日凌晨,114團再次發動猛攻,再次打開瞭突破口,但很快又被封閉。直到天亮後,13縱後續部隊陸續趕到,於11日中午發起總攻,至下午全殲44師殘部約3000人,師長劉鶴聲自殺。正是曹八集戰鬥後,華野才完全切斷瞭碾莊與徐州之間的聯系,將黃百韜兵團與徐州主力分割開。
這一天,北路的解放軍第7、10、13縱隊與南路的第11縱隊和江淮軍區兩個旅在東大廟、侯集會合,完全切斷黃百韜兵團的退路。第2、12縱隊和中野11縱在宿遷渡過運河,從東南逼近徐州。
至此,華野將黃百韜兵團餘部四個軍包圍壓縮在碾莊為中心,南北約三公裡、東西約六公裡的狹窄區域裡。
黃百韜兵團被圍殲
華野的行動,使劉峙錯誤判斷為解放軍將要攻取徐州,他急令邱清泉、李彌兵團向徐州集中。在黃百韜兵團被圍後,蔣介石嚴令減少徐州守備兵力,集中主力向東解黃百韜之圍,並從東北葫蘆島將杜聿明派到徐州,負主要指揮之責。杜聿明到徐州後立即提出兩個方案:(一)以黃百韜堅持七到十天,在這期間,以李彌兵團守徐州,以邱清泉、孫元良兵團會合東進的黃維兵團,計九個半軍先攻擊徐州西南的中野主力,再回師向東,解黃百韜之圍。(二)以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集中邱清泉、李彌兵團全力向東解黃百韜之圍。劉峙認為第一方案太冒險,黃百韜兵團能否堅持七到十天是關鍵,如果黃百韜兵團堅持不瞭七到十天就被消滅,攻擊中野的主力和守徐州的部隊都將面臨極其被動的局面。所以決定實施第二方案。11月11日下達命令,以孫元良的第16兵團及剿總直屬第72軍守徐州,邱清泉、李彌兵團共五個軍十六萬人附坦克四十輛從團山展開,向碾莊攻擊前進,以第74軍和獨立騎兵旅位於九裡山為總預備隊。各部於11日集結完畢,12日開始行動。
邱、李兵團的出發地距碾莊僅四十公裡,所以解放軍的阻擊部隊隻能在三十公裡縱深內組織防禦。這一地區,除瞭有幾座標高一兩百米的小山外,全是開闊的平原地帶,對於國民黨軍而言,是有利於發揮其火力優勢和機械化部隊、坦克的機動。解放軍依托山頭,村落,采取有重點的縱深梯次配置,進行堅守防禦。
11月12日,徐州剿總調整建制,將李延年的第9綏靖區改為第6兵團,轄第39、99軍和剛從葫蘆島撤下來的54軍,劉汝明的第4綏靖區改為第8兵團,轄55軍和68軍,這兩兵團在蚌埠集結,沿津浦路北上。
上午邱清泉兵團展開三個師於隴海路以南,李彌兵團展開兩個師於隴海路以北,共五個師在十四輛坦克、二十餘架飛機掩護下,向碾莊猛攻。
華野為保障主力消滅黃百韜兵團,以第10縱隊司令宋時輪、政委劉培善統一指揮第7、10、11縱隊在徐州以東大許傢地區沿隴海路兩側組織防禦,抗擊邱、李兵團;另以蘇北兵團司令韋國清、副政委吉洛統一指揮第2、12和中野第11縱隊,在徐州東南攻擊邱、李的側後,協助宋、劉的正面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