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4:05
在當代國傢治理、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的語境中,科學規律從大量的實踐經驗(或實驗結果)中抽象出來,從實踐經驗中抽象出的科學規律又反哺實踐,結合歷史的、區位的國傢或個人稟賦上升為管理藝術。這“經驗-科學-藝術”的邏輯鏈條,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術-法-道”不謀而合。而當代中國,以及她所背靠的哲學思想,恰好占有邏輯鏈條“經驗”和“藝術”的這兩極,前者正是腹有“詩書”的文明底色,而後者其實與唐宋時期的“浪漫”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西方文明還占據著這條邏輯鏈條中,最關鍵的部分——“科學”。如果東方僅止於“經驗”、“藝術”,那在百分制的現代國際競爭關系中,就容易在不及格(國傢治理、行政和企業管理僅止於“經驗”)或在90分(國運隆昌而出現政治“藝術”傢)間搖擺;而如果西方也僅止於“科學”,便會從穩定而漸僵直,在70分上下搖擺的同時,走向異化。
也許,東西方文明的再次融合,就是五千年前蘇美爾文明“分道揚鑣”後的再次聚首。它完整瞭“經驗-科學-藝術”,讓人類得以能夠在這個星球上和平發展,隆昌永續。為此不妨不吝我們天馬行空的想象。
而實際上,這並非臆想。瑞士著名的哲學傢、心理學傢榮格在他的著作《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裡寫有這麼一段話:
英國人類學學會的一位前主席曾問我:“你能理解何以像中國人這樣高智力的民族沒有科學嗎?”我答道:“他們有科學,但你不理解它。這種科學不是建立在因果性原則之上的,因果性原則並不是唯一的原則,它隻是一種相對的東西。”
不妨把不同於這種“相對的東西”的,稱作“浪漫”吧。
點評:妙哉,縱橫古今,分分合合,昔日的背井離鄉,不同的水土養育出性格各異的鄉人,卻在千年之後,重新聚首,沖突、爭奪,磨合、理解,學習、影響,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