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如流水

2016-08-12 23:08:02

書 於 北京 四月

點評:如何能使「中國制造」達到「德國制造」的水平?知乎上也有比較靠譜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1117

德國工業的成就源自於一百多年工業革命的悠久積累與深厚沉淀。
而天朝的差距,我認為,不在於技術投資,不在於創新意識,而恰恰在於對“積累”與“沉淀‘的輕視。

咱們先來講段子。你是否也聽過類似的故事:
1. 大公司的生產線會發生空包裝的問題,於是斥巨資請來博士生研究改造。同樣的問題,小作坊的農民工用一臺電風扇把空包裝都吹走瞭。
2. 美國航天局斥巨資開發能夠在太空使用的內壓式墨水筆,而蘇聯宇航員——用鉛筆。

咱們最喜歡這類小聰明瞭,還樂此不疲的傳誦。
而每一次傳誦的潛臺詞就是:哈哈你看,高學歷有什麼用,知識淵博有什麼用,還不如我拍拍腦袋抖個機靈來的管用。
連武俠小說也是這樣,苦練幾十年的人註定隻是綠葉,主角隻要撿到本秘籍就可以天下無敵瞭。
——其實,我們追求的就是一種自慰:別人付出的努力不值一提,我總能找到不努力也成功的方法。

但很可惜,現實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知道蘇聯最終仍舊是斥巨資采購瞭美國的太空筆,如果你願意思考其中的原因,那麼你自然也該知道,每一個樂於“分享”那種故事的人,都是在為自己貼上無知的標簽。
——小作坊當然可以用電風扇吹走空包裝,但如果你是一萬條生產線的大企業,你去裝一萬個電風扇嗎?一萬條線的空包裝,且不說產能浪費的問題,光是每天撿盒子就能要你的命。

電風扇的方法不好嗎?
好,對於小作坊來說,這就是最優的解決方法。但問題是,這個方法具備普遍意義嗎?能夠適應更龐大、更復雜的環境嗎?
這就是問題瞭。

小聰明、小機靈通常隻在小作坊模式下有用,當企業規模擴大瞭、技術級別提高瞭,各種問題自然接踵而至,裝電風扇這種小伎倆又能夠支撐多久呢?蘋果這級別的公司是靠小聰明走到今天的嗎?
所以中國不缺一夜暴富的土豪,卻沒有底子夠硬的龍頭,這不是偶然。
別人辛苦幾十年研究出來的技術和管理模式,這樣的積累不是抖個機靈就能一蹴而就的。
除瞭看到別人的"突破",更請看到別人的"積累"。以現代科學而言,後者甚至更為重要。

說的難聽點,對投機取巧的追捧,其實就是對不勞而獲的幻想。
社會風氣如此,隻能讓人徒呼奈何。

———————————————————————————————
吐槽完瞭,回到正題。

現代科技的核心精神,其實不在於夢筆生花似的突破創新,而在於承前啟後似的層層遞進。達到這個目標的方式,就是三個字:標準化

標準化指的是一種建立共同認可的標準、由此創建溝通渠道、提高溝通效率的過程。比如使用統一的文字,這就是最簡單的標準化,從此有瞭文明有瞭歷史有瞭人類的一切。
說的更簡單一點,就是一種讓別人能夠繼承、復制你的工作的表達能力。
由此,後人能夠在你已達到的成果上進一步努力,任何發展與進步,必須要能積累下來才有意義。
——而很多人認為的標準化等同於流水線,以為隻適用於大批量廉價產品,這是不瞭解標準化的本質。

舉個栗子
假設你是一個沒有語言的猿人,今天你想吃烤野豬瞭,你有兩種選擇:
1. 你學一聲豬叫,有幾個弟兄聽懂瞭,於是你們幾個組團去刷野怪
2. 你也可以發明一個系統性的語言,從“我”到“打獵”到“野豬”,然後再花力氣推廣你的系統,花力氣教育你的弟兄,終於有一天你可以用每個人都理解的語言說:“弟兄們,今天吃烤野豬,咱們走起!”

所以哪一個方法更容易?很多人肯定覺得是第一種,我隻要叫一聲就行瞭嘛。但是你考慮過復雜情況麼?如果今天你要獵殺10頭野豬呢?如果你要推大boss猛獁象呢?如果要指揮隊友,A中單B補刀?如果有人死活就是聽不懂你的豬叫呢,你咬死他?

標準化就是一種遠見,一種將個體方案投射到復雜環境、把每一步都為將來鋪路的思考方式。
我們當然無法要求所有人都具備這種遠見和精神,但正是那些為未來而思考的偉人,才能在文明歷程上留下印記。

我再解釋一下:標準化不代表單純的精確化,核心意義是降低溝通成本。中餐食譜的問題不在於有沒有數字,而在於大大提高瞭學習難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