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1:15
文/羅小羅
時間去哪兒瞭?
從小時候希望快快長大,長大瞭可以擺脫束縛自強自立,到經歷青春的些許酸些許苦和自己開始有些許能力決定自己選擇的些許甜,慢慢的理解一路走來叮囑自己的親人的心情,因為我們似有似無的開始叮囑小輩好好學習,詢問他們考瞭幾分。到某一天無意的發現父母被黑發已蓋不住的白絲,便傾盆心酸,遠比少時的些許猛烈,我們開始期盼時間時間你慢些吧,別蒼老瞭年華。
就像我跟父親聊天時說的那樣,我說百年之後你掛瞭我可不哭,但在你老之時多享受一些好日子,我給你的錢你便花瞭,想吃什麼便買瞭,想出去走走便去瞭,不想走路便打車瞭,別總想著省幾個錢,錢給我還不是揮霍瞭,不如你吃好喝好玩好最後心滿意足的走好。好在老爹通情達理,估計一般的老子聽到這話必然要揍兒子:“老子死瞭你他媽哭都不哭,孝順被狗吃瞭?”
國人傳統講究養兒防老,所謂防老便隻是防個疾病,老來易病疾,給口飯吃照料基本生活便是安享晚年,最後死瞭邀上遠親近鄰不求風光但求體面大葬便覺得圓滿一生。健康的老人,大多數總要強硬的種塊地,解決自己的口糧甚至養頭豬,過年給兒女大半,快快樂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必然是欣慰,但我們衣食無憂瞭 20 多年總要回報 10多年罷,大多數人打心底還是不願父母勞動這些,所以老人大可不必像留驚喜一樣走瞭之後還要給兒女一筆財富,得之,應該也心酸。
每次這樣一說,老爹開心釋懷,說以後才不管那麼多想去哪玩想吃什麼開口向我要錢便是。這是最好的,但事情並不會像他說的那樣,就如他說大學最好不要談戀愛好好讀書卻在得知女友之後疼愛的像女兒,就像他在聽我說以後孩子要自己帶欣然答應就不插手、讓我自己體會當爹娘的辛苦,又在下次聊天時透露當然想要抱孫子。也如我在奶奶病臥在床十年之久期間,看著食不能食坐不能坐寢不能寢的痛苦之後,希望她其實可以早日結束痛苦。那時我想她老人傢早日走便是早日得到幸福、決然不哭而是應該為她鼓舞,卻在靈前哭到久久不能坐立,那一刻不是不舍,我依然覺得她是解脫,但感情促使眼淚,是道理說不清的。突然想到鄉下婦女的哭喪,即便大多數是假的,但也是真情。
所以父親說,到那個時候,自然會哭瞭。這便是感情,相通的。
感情雖然不是個道理,但可以控制大腦,遠比道理勁兒大。情愫裡的依賴和意識裡的親近,行為上和潛意識的習慣,是多少道理也拉不回來的直行,哪怕橫沖直撞的無比愚蠢也堵不住感情上的難受和爆發。
我們到瞭這個年紀,時間的矛盾口。往前是強大的自己,可以賺錢可以養傢可以變得更成熟也可以變得更加具有魅力同樣帶來的是更多無人管束的自由;往前,是止不住父母的白發,皺紋和卑弓的背。
老媽說,人最快的時間就是 20 歲到30 歲, 20歲以前覺得總長不大, 30 歲以後覺得都一樣缺乏激情,隻有這十年,一晃的就從指間溜走瞭,就到自己牽兒帶女上有老伸手要錢下有小吃喝拉撒四處開銷的時候。
上班是很漫長的,加班是很煩惱的,夜間幼兒的哭鬧是很煩躁的,夫妻間的變扭是很苦惱的,所以瑣碎是把生活拉長瞭的,生活是把時間變慢瞭的,但時間是鎖不住衰老的,衰老是很快的。
老瞭的時光,隻會越來越老如決堤一般,白絲成片如霜、皺紋一松千裡,再也站不直背、承受不起力量的骨骼像被侵蝕一樣鏤空。隻有在聽到兒女好消息和子孫成群在膝前時才會覺得時間被幸福放慢。其餘當父親坐在田間壟頭看著莊傢、母親帶著老花鏡在太陽底下一針一針繡織時,或者他們老的隻剩下對話,話裡滿是等待和期盼,隻是時間在拉長他們的孤單和落寞,放快瞭衰老的步伐。
所以,當我們拉不住衰老,就別在歲月之外蒼老瞭父母的年華。
點評:時間去哪兒瞭呢?時間在兒時的小腳丫縫中流過,在走過的小路上跑著,在背上的書包上溜走,在跑過的賽道上飛奔……它不會回頭,不曾留戀駐足,但會在你腦海中種下記憶的種子,等到你意識到瞭它的存在時,種子便會生根發芽!
時間都去哪兒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