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1:22
因為書呆子是不受歡迎的,處在學校的底層,所以全校學生都把書呆子當作一個可供欺負的安全目標。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最受歡迎的孩子並不欺負書呆子,他們不需要靠踩在書呆子身上來墊高自己。大部分的欺負來自處於下一等級的學生,那些焦慮的中間層。
麻煩的是,這樣的人數量龐大。受歡迎的學生的分佈並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像一個倒放的梨子,底部逐漸收窄。最不受歡迎的人數相當少。所以,想要欺負書呆子的人比被欺負的書呆子多得多。
與不受歡迎的小孩保持距離,可以為你加分;那麼與他們關系密切,就會為你減分。我認識的一位女性說,她在高中時對書呆子有好感,但是害怕被人看到她與書呆子說話,因為其他女孩會因此取笑她。不受歡迎是一種傳染病,雖然善良的孩子不會去欺負書呆子,但是為瞭保護自己,也依然會與書呆子保持距離。
難怪聰明的小孩讀中學時往往是不快樂的。他們有其他的興趣,沒有多餘的精力用來使自己更受歡迎。你在其他地方有所得,就會在這個地方有所失。不受歡迎使得書呆子成為全校攻擊的目標。令人驚奇的是,這種噩夢般的情景並非出自任何有預謀的惡意,而僅僅因為這個特殊的環境。
對我而言,最糟糕的日子是初中。孩子們內部的世界剛剛形成,一切都很嚴酷,聰明的孩子與普通的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慢慢開始顯露。幾乎每一個和我討論過的人都同意,人生的最糟糕時期是在11歲到14歲。
生活在這個扭曲的世界,不僅僅對書呆子,對所有孩子來說,都是充滿壓力的。就像任何一場戰爭,勝利方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成年人肯定不可避免地看到瞭孩子們在受苦受難。他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那是青春期在作祟。成年人對自己說,孩子們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身體內部新出現瞭大量的化學物質——激素。激素在血液中奔流,把所有事情都搞得一團糟。整個社會系統一點問題也沒有,孩子們到瞭這個年紀,不可避免地就會感覺很糟糕。
所以,對於書呆子來說,意識到學校並非全部的人生,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學校是一個很奇怪的、人為設計出來的體系,一半像是無菌室,一半像是野蠻洪荒之地。它就像人生一樣,裡面無所不包,但又不是事物的真實樣子。它隻是一個暫時的過程,隻要你向前看,你就能超越它,哪怕現在你還是身處其中。
如果你覺得人生糟透瞭,那不是因為體內激素分泌失調(你父母相信這種說法),也不是因為人生真的糟透瞭(你本人相信這種說法)。那是因為你對成年人不再具有經濟價值(與工業社會以前的時期相比),所以他們把你扔在學校裡,一關就是好幾年,根本沒有真正的事情可做。任何這種類型的組織都是可怕的生存環境。你根本不需要尋找其他的原因就能解釋為什麼青少年是不快樂的。
我在這篇文章中發表瞭一些刺耳的意見,但是我對未來是樂觀的。我們認定無法解決的難題,事實上完全可以解決。青少年並不是洪水猛獸,也並非天生就不快樂。這一點對於青少年和成年人,應該都是令人鼓舞的消息。
本文摘自《黑客與畫傢》
作者:Paul Graham
譯者:阮一峰
附個趣事:昨天小治有道傢庭作業,題目是寫出幾個描寫春天的詞語(不能用課文裡的)!他是這樣寫的:春夜喜雨、天氣已暖、萬人出傢、眠物起來;我想瞭想,神奇於他的想法,也就沒讓他訂正;今天回來,答案已經變成:萬紫千紅,春暖花開、鳥語花香、青山綠水瞭;問他,你喜歡老師的詞語還是你自己發明的詞語?他說,我喜歡自己的,但老師的描寫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