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1:22
“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有一個好方法,那就是看他怎樣向沒有技術背景的人解釋技術問題。”以下內容摘自阮一峰翻譯的《黑客與畫傢》中的一篇文章——《為什麼書呆子不受歡迎》。看這本書前,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本很IT很技術的書,其實這是一個極具個性的野蠻生長的牛逼無比的人物的冷靜思考和快樂吐槽,是技術和人文交匯的典范。
以下是摘錄,原文可以點擊這裡……
書呆子不受歡迎的真正原因,是他們腦子裡想著別的事情。他們的註意力都放在讀書或者觀察世界上面,而不是放在穿衣打扮、開晚會上面。他們就像頭頂一杯水來踢足球,一邊踢球,一邊拼命保持不讓水灑出來。其他人都在一門心思玩足球,遇到這樣的對手,自然能夠毫不費力地擊敗,並且心裡還奇怪,對方怎麼如此無能。
就算書呆子心裡想著變得與其他小孩一樣受歡迎,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因為那些受歡迎的小孩從小就在琢磨如何受歡迎,打心底裡追求這個。但是,書呆子從小琢磨的卻是如何更聰明,心底裡也是這樣追求的。這都是受父母的影響,書呆子被教導追求正確答案,而受歡迎的小孩被教導討人喜歡。
到目前為止,我一直把“聰明的學生”和“書呆子”當作同義詞,好像它們完全可以換著用。事實上,隻有在我上面談到的這種環境中才能這樣使用。所謂“書呆子”,其實隻是指這個人的社交技能不夠強。但是,你到底需要多“強”的社交技能,取決於你所處的環境。在普通的美國學校中,成為“強人”的標準高得嚇人(或者至少是十分特別),即使你不是很“呆”的人,相比之下,也隻能算是呆子瞭。
僅有很少的聰明小孩,能夠分配出足夠的心思,去關心如何讓自己受歡迎。他們往往碰巧還具有俊俏的外表、運動員的體格,或者受人矚目的兄弟姐妹。不然的話,你就別無選擇,隻能成為書呆子瞭。這就是為什麼聰明的小孩在青少年時期,比如11歲到17歲,有著一生中最糟的人生經歷。人生的這個時期比其他任何時期更多地受到你的受歡迎程度的影響。
11歲以前,小孩的生活由傢長主導,其他孩子的影響有限。孩子們不是不關心小學裡其他同學的想法,但是後者不具有決定性影響。小學畢業以後,這種情形開始發生變化。
到瞭11歲左右,孩子們逐漸把傢庭生活當作尋常事瞭。他們在同伴中開辟瞭一個新的世界,並認為那個世界才是重要的,比傢裡的世界更重要。實際上,如果他們在傢裡與父母發生沖突,反而能在那個新的世界中掙得面子,而他們也確實更在乎那個世界。
但是,問題在於,孩子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是一個非常原始的世界。如果你聽任一群11歲的孩子自行其是,最後就會發生小說《蠅王》中的情景。我同許多美國孩子一樣,在學校裡就被要求閱讀此書。這可能不是巧合,有人可能希望借此向我們指出,我們這些孩子就是“野蠻人”,我們自己創造的世界是一個殘酷和愚蠢的世界。對當時的我來說,領會這些意思有點太難瞭。雖然這本書讀起來讓人覺得完全可信,但是我一點兒沒有讀出文字背後的意思。當年,他們還不如直截瞭當告訴我們,我們這些孩子就是“野蠻人”,我們的世界愚不可及。
許多書呆子可能都與我一樣,直到高中畢業多年後,才去讀中學裡的指定讀物。但是,我錯過的絕不僅僅隻是幾本書而已。我對許多美好的字眼都嗤之以鼻,比如“人格”、“正直”,因為成年人貶低瞭這些詞。在他們嘴裡,這些詞似乎都是同一個意思——“聽話”。一些孩子因為具備所謂的“人格”和“正直”,而受到誇獎,可是他們不是呆的像一頭大笨牛,就是輕浮得像一個不動腦筋的吹牛者。如果“人格”和“正直”就是這種樣子,我寧願不要它們。
我誤解最深的一個詞就是“老成”(tact)。成年人使用這個詞,含義似乎就是“閉上嘴巴,不要說話”。我以為它與“緘默”(tacit)和“不茍言笑”(taciturn)有著相同的詞根,字面意思就是安靜。我就是對自己發誓,我絕不要變成“老成”的人,沒有人能夠讓我閉上嘴巴。可是事實上,這個詞的詞根語“觸覺”(tactile)相同,他真正的意思是熟練的碰觸。“老成”的反義詞是“笨拙”(clumsy)。進入大學以後,我才搞明白瞭這個詞。
如果說其中還有一絲安慰,那就是書呆子不妨記住,這種虐待不是針對個人的。一群孩子成群結夥地欺負你,那並不是因為你做錯瞭什麼,而是因為這一夥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一起幹,這就好像一群人成群結夥地去打獵一樣。他們實際上並不恨你,他們隻是需要一個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