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那些我接觸過的「小而美」的公司

2016-08-13 16:31:40

我和老許接觸後的感覺是,這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男,很低調不張揚,同時極具前瞻性。所以如果你想去一個工程師文化很濃的地方,選擇七牛應該沒有錯。

同樣具有濃厚技術背景和理想的公司,在雲計算領域有一傢新興的公司,叫做「青雲」。

我第一次去青雲的時候,發現他們竟然在北京的一個住宅樓裡,租瞭一套房間,擺上瞭一排電腦。一個可能是次臥的房間被安排成瞭會議室。我去的時候,他們笑著跟我說,我們公司90%的人都在這裡瞭。這麼看來,這傢公司可能就十個人左右。

但這是一傢不可小覷的公司,我認為未來如果阿裡雲會被人超越,很有可能就是「青雲」幹的(當然你們也可以認為我是在扯淡)。青雲是第一個在國內把SDN(軟件定義網絡)技術落地的雲計算公司,他們的執行力甩開阿裡雲幾條街。同時他們的計算是按「秒」來賣的,在這一點上,真正的把雲計算變成瞭水電煤。與他們的創始人聊完後,我回頭就把自己公司的發展思路改瞭 — 他們對「雲」的理解給瞭我很大的啟發。

但我唯一擔心的是他們可能會有點不夠接地氣,希望是我想多瞭,聽說最近他們拿到瞭B輪投資。創始人的背景是來自IBM、百度、騰訊,也算是出身名門瞭,這也是一點不怵和巨頭競爭的原因。

突然發現我要寫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雲計算相關的領域,可能這與我所在的行業有關,所以接觸的公司大多數都集中在這個方向。

青雲主要是做企業市場,他們非常註重客戶的質量。同樣註重客戶質量的,在雲計算領域裡還有一傢ucloud,在上海。ucloud的創始人季昕華早年是中國著名的黑客之一,也是我的老朋友。他在騰訊帶領安全團隊做瞭很多年,目前騰訊做安全的人都是他當年的老部下。從騰訊出來後去瞭盛大,曾短暫的擔任過盛大雲計算的CEO。

盛大雲如今已經差不多廢掉瞭,很可惜,當年有機會一度挑戰阿裡雲。據說有個關於陳天橋的段子,說是當年有人忽悠陳天橋做雲計算,說盛大有幾萬臺遊戲服務器,閑暇時正好用來跑雲計算,把計算資源利用起來。結果後來盛大雲做起來後,發現遊戲服務器達不到要求,要重新買幾萬臺新的服務器,橋哥就不幹瞭,於是就把盛大雲揮刀自宮。

季昕華後來就拉上瞭幾個騰訊的小夥伴,一起創業搞瞭ucloud。最早的資金都是自己墊的,最近宣佈拉到瞭投資。老季在圈子裡的人緣超級好,他和七牛的許式偉完全是兩種風格的CEO。許式偉性格非常沉穩內斂,本質還是個技術宅男,對虛情假意的社交場合有些厭倦,這點和我是同類人。而老季則能和整個互聯網圈的人都混成兄弟,在每一個場合你幾乎都能發現他的身影。他永遠讓人如沐春風,從不會因為你的職位不高而端架子。像他這樣的人,一般去參加互聯網的會是不用買票的,靠刷臉就行瞭。

每次和老季聊天都能學到很多東西。比如老季在點評百度用19億美金收購「91」時,就談到之所以價格這麼高,是因為百度的這次收購屬於一個「進攻型」的收購;而對360來說,因為自己已經有一個分發平臺瞭,因此收購91隻能是一個「防禦型」收購。防禦型收購的價格肯定會遠遠低於進攻型收購,因此這個價格在百度來說,也許並不能算高。

再比如老季談到在市場宣傳上,他從來不會把心思過多的放在那些技術性的互聯網大會上,因為去那些會的一般都是競爭對手而沒有目標客戶。他反而會去參加遊戲行業的一些年會,因為目標客戶都在那裡。ucloud目前專註做遊戲行業,定位非常清晰。而憑借老季強大的刷臉能力,上海本地的互聯網公司客戶80%可能都被他搞定瞭。

ucloud目前保持在100人以下的規模,至今沒有開放註冊。這也是有講究的,用老季的話說,很多質量不太高的用戶想要用他們的東西,都被他客客氣氣的請到阿裡雲去瞭 — 這些用戶會給服務平臺帶來不穩定性,從而影響到真正優質的客戶。長此以往,此消彼長之下,競爭對手的客戶質量越來越低,而自己客戶的質量則會越來越高。

我第二次聽到同樣的觀點,是來自dnspod的奶罩。奶罩真名叫吳洪聲,85年出生的人。他是我所佩服的為數不多的同齡人之一。dnspod目前規模在50人左右,位於山東煙臺。其實真的很難想象這樣一傢公司,它不在北上廣、杭州、深圳、成都等互聯網公司紮堆的城市,卻能一步步爬到行業第一的位置。前不久dnspod托管的域名數超越瞭萬網,成為瞭實至名歸的行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