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6:02
自發性生物反饋是賽克勒中心用來增強內感的方法之一。試驗中,我被各種線連接到一個測量皮膚電導率的裝置上,我的任務是,通過調節身體狀態,操縱屏幕上的小毛蟲。大概是這樣:裝置讀取我的生理激發狀態,加以處理,然後作用於屏幕。我如果放松,毛毛蟲就向右移動,過瞭終點線,遊戲結束;反之如果緊張,毛毛蟲就左移。整個遊戲要求玩傢精神與身體高度協調一致。即使內感差的人,玩玩也有好處,“如果不清楚放松的狀態是什麼樣子,可以在遊戲中借助毛毛蟲來體會,”加芬克爾說。總之,這遊戲就是幫你放松的。
測試結果出來,我是個天生的行傢,僅僅20秒就結束瞭遊戲,而有的人用去最大時長3分鐘都不能完成。這時加芬克爾顯得異常驚訝,“真不敢相信,居然能有這樣的表現,這成績委實不俗,你可是多瞭一樣絕活啊!”我日夜掛懷的“超能力”喲,總算是找到你嘍!原來我是個世界一流的牧人耶——牧小毛蟲的人。
原文鏈接: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1517
點評:尼采在《瘋狂的意義》中有幾段話,也試著找找那個真實天才的你吧:
一個看過許多國傢、民族以及世界許多地方的旅行傢,若有人問他,他在各處發現人們具有什麼相同的特征,他或許會回答∶他們有懶惰的傾向。有些人會覺得,如果他說他們全是怯懦的,他就說得更正確也更符合事實瞭。他們躲藏在習俗和輿論背後。從根本上說,每個人心裡都明白,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事物,他在世上隻存在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這樣的巧合,能把如此極其紛繁的許多元素又湊到一起,組合成一個像他現在所是的個體。他明白這一點,可是他把它像虧心事一樣地隱瞞著——為什麼呢?因為懼怕鄰人,鄰人要維護習俗,用習俗包裹自己。然而,是什麼東西迫使一個人懼怕鄰人,隨大流地思考和行動,而不是快快樂樂地做他自己呢?在少數人也許是羞愧。在大多數人則是貪圖安逸,惰性,一句話,便是那位旅行傢所談到的懶惰的傾向。
對於我們的人生,我們必須自己向自己負起責任,因此,我們也要充當這個人生的真正舵手,不讓我們的生存等同於一個盲目的偶然。我們對待它應當敢作敢當,勇於冒險,尤其是因為,無論情況是最壞還是最好,我們反正會失去它。為什麼要執著於這一塊土地,這一種職業?為什麼要順從鄰人的意見呢?恪守幾百裡外人們便不再當一回事的觀點,這未免太小城鎮氣瞭。東方和西方不過是別人在我們眼前畫的粉筆線,其用意是要愚弄我們的怯懦之心。年輕的心靈如此自語:我要為瞭獲得自由而進行試驗。誰也不能為你建造一座你必須踏著它渡過生命之河的橋,除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這麼做。盡管有無數肯載你渡河的馬、橋和半神,但必須以你自己為代價,你將抵押和喪失你自己。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瞭。“當一個人不知道他的路還會把他引向何方的時候,他已經攀登得比任何時候更高瞭。”說出這個真理的那個人是誰呢?
年輕的心靈在回顧生活時不妨自問:迄今為止你真正愛過什麼?什麼東西曾使得你的靈魂振奮?什麼東西占據過它同時又賜福予它?你不妨給自己列舉這一系列受珍愛的對象,而通過其特性和順序,它們也許就向你顯示瞭一種法則,你的真正自我的基本法則。不妨比較一下這些對象,看一看它們如何互相補充、擴展、超越、神化,它們如何組成一個階梯,使你迄今得以朝你自己一步步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