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50:42
@方舟子:也是總結:你這才扯到1957年三門峽、1958年大躍進呢,我還以為會一年年扯“科普”扯下去,這就匆匆忙忙宣佈自己大獲全勝跑掉瞭?我自始至終的語氣何曾變過?如果一開始指出你傳謠、胡說八道是“匪氣”,現在不也還在這樣說,何曾變成瞭“文明”人?沒有幫助中國農業發展的“愛心”,我忍受謾罵去科普轉基因知識幹什麼?還真以為我是拿孟山都的錢瞭?沒有“耐心專心”,我會堅持科普轉基因知識10年,出瞭兩本有關的書,寫瞭幾十篇文章,做瞭多場講座,參加瞭多場辯論?我又不是心血來潮發兩天的癲,還需要你來教育我“要愛心耐心專心”?你從李約瑟扯到中醫扯到三門峽扯到大躍進,被我一條條反駁瞭乃至指出瞭事實錯誤,你也不做回應,馬上再扯一條別的,扯來扯去,哪一條“科普”與轉基因有關,哪裡證明瞭“反對轉基因的人也懂科學”?我和反對轉基因的人辯論過許多次,懂科學的反對轉基因的人還沒遇見過,這回見你打著“科普”的旗號我還以為碰到珍稀動物瞭呢,你卻又自稱是“不懂科學的主持人”。既然知道自己“不懂科學”,怎麼又打著“科普”的旗號扯瞭8條?不懂科學做的是哪門子科普?不懂科學的主持人當然也可以插嘴,那是你的權利,但是你到你不懂而我懂的領域氣勢洶洶地插嘴,我也可以掌你的嘴,那也是我的權利。哪有隻許你不懂地插嘴,不許我懂地掌嘴的道理?現在是反對轉基因的人不斷地給科普、推廣轉基因的人打棍子扣帽子,到你的這條微博評論下隨便找找:“方就是被漢奸勢力利用和一定的控制”、“方舟子快點滾回孟山都拿5美分”、“方腦殼,洋走狗,自己想當洋鬼子的小白鼠自己當就好瞭”……你那句“習慣打棍子扣帽子的人結局並不完美”難道是對你的這些支持者說的?你怎麼不建議“用理性的方式接著反對轉基因吧”?你什麼時候見過我在推廣轉基因時用過那樣的詞匯?我在科普轉基因知識的同時,也駁謠言批謊言,但哪次不是講事實擺道理?這反而讓你覺得不是“理性的方式”?你理解的“理性”是不是和你扯的“科普”一樣的怪異?
上面的唇槍舌戰,誰勝誰負,我是看看不出來的,但至少我明白你要讓我放心吃這個東西,靠嘴說,我是不會相信的,你必須提供足夠的科學實驗數據,公開權威的報告,然後讓人們自主進行選擇。人們要吃得明明白白,才不會提心吊膽。
下面是同人於野,發表於《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的一篇文章——“反常識”思維,值得學習。
正文:
蘆山地震,有人批評我國電視臺的報道過於煽情。記者們有意刻畫瞭太多哭泣和死者的畫面,他們竟試圖采訪一個還在被廢墟壓著的人,甚至還想直播帳篷裡正在進行的手術。你這是報道災情呢還是拍電視劇呢?
但煽情是文人的膝跳反應。日本NHK的災難報道可以理性而專業,然而對絕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煽情是他們最能聽懂的語言。不煽情就沒有高收視率。也許更重要的是,煽情可以獲得更多捐款。
在2007年發表的一個研究中,幾個美國研究者以做調查為名招募瞭若幹受試者,並在調查結束的時候發給每個受試者5美元作為報酬。不過研究者的真正目的是搞一個決策實驗。這個實驗的機關在於,隨著5美元一同發到受試者手裡的還有一封呼籲給非洲兒童捐款的募捐信。而這封信有兩個版本:
- 第一個版本列舉瞭一些詳實的統計數字:馬拉維有三百萬兒童面臨食物短缺;安哥拉三分之二的人口,也就是四百萬人,被迫遠離傢園,等等。
- 第二個版本說你的全部捐款會給一個叫Rokia的七歲女孩。她生活在馬裡,傢裡很窮,時常挨餓,你的錢會讓她生活更好一點,也許能獲得更好的教育和衛生條件。
研究者問受試者願不願意把一部分報酬捐給非洲。結果收到第一個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瞭1.14美元,而收到第二個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瞭2.38美元。
據說是斯大林說的,“殺死一個人是悲劇,殺死一萬個人是統計數字”。這個捐款實驗證明統計數字的力量遠遠比不上一個人,一個具體的人。受試者對遠在天邊的國傢的抽象數字沒有多大興趣,而他們對一個具體人物 — 哪怕僅僅聽說瞭她的名字和最簡單的背景,都更樂於出手相助。
在石器時代的幾十萬年裡,甚至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一直到進入現代社會之前,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具體的”世界中。我們的活動范圍僅限於自己所屬的小部落或者小村莊,很多人一生去過的地方也不會超過一天的路程。我們熟悉每一個有可能打交道的人,而這些人的總數加起來也不是很多。這種生活模式對大腦的演化有巨大的影響。據英國人類學傢鄧巴估計,我們至今能夠維持緊密人際關系的人數上限,也隻有150個而已。 當我們需要做決定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具體的事、具體的人、和他們具體的表情。在這些具體例子的訓練下,我們的潛意識早就學會瞭快速判斷人的真誠程度和事件的緊急程度:我們不會把錢借給一個嬉皮笑臉的名聲不好的壞人,但是會借給一個窘迫不安的眾所周知的好人。進化本能使我們毫不費力就可以通過人臉和情緒來作出判斷。嬰兒剛出生幾天就能識別不同的面部表情,六個月就能識別不同的人臉,我們隻需要四分之一秒的時間就能以相當高的準確度從兩個政客的照片中找出更有能力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