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100期瞭。時間就是這個樣子,徜徉其中尚覺得慢,一旦定睛回望,彈指之間。
生活:
歷史吊詭的地方在於,再復雜、再重大的決定,往往都是在一兩分鐘的思考之後作出的——這一兩分鐘卻要仰仗你過去所有教養的集合。所以人文素養對學生來說是那麼重要。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會需要它,但這樣的機會卻隨時可能在你生活中出現,改變你的生活。甚至改變你所處的社會。圈子是一個得罪人的話題,說不好就會有人跳出來罵道:“你才是圈子,你們小區都是圈子!”以前有本書,叫《圈子圈套》,光聽名字就夠“陰險”的。但圈子在中國,更像“圍城”:裡面的人牛逼哄哄,覺得身邊都是沾自己光的人;外面的人要不趨之若鶩,要不萬分鄙視,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我現在也很少上朋友圈瞭,一開始覺得挺好,因為都是朋友,沒有戾氣,沒有爭執,隻有祥和與正能量,但現在,在裡面翻一翻,全是長篇大論的心靈雞湯,各種佛經,各種祈文,各種符咒、各種轉發十個人,各種活佛與仁波切,各種胡因夢,各種克裡希那穆提,知道的這是朋友圈,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機場書店呢。——@楊樾不要輕言你是在為誰付出和犧牲,其實所有的付出和犧牲,最終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場與任何人無關的獨自的修行,這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盡頭一定有禮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卡瑪《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青春是沒有並且也不需要導師的——自以為是、拖泥帶水地長大,亂混,亂玩,亂學習,亂經歷,然後有一天頓悟到什麼,忽然自覺起來,有瞭絕對成人的負責任心態,就是青春散場的時候瞭。就像高三畢業後忽然意識到那些不能給成績提供任何幫助的閱讀才是閱讀一樣,我現在回頭,想到那些無所事事令你在晚上深感荒廢不安的日子才像是活著。——@裡八神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臉面一樣,這是最為清醒的自覺。洗盡鉛華總是比隨意的塗脂抹粉來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這才是做人的重要。——莫言當記錄養成習慣,隨手就可以完成。當顏色管理養成習慣,不過是隨手設置。當統計養成習慣,多設幾個公式就好。當總結養成習慣,看電影之初就會認真觀看和思考。——秋水:時間管理,從記錄開始我們常為瞭一個眼前的人義無反顧,卻很難為瞭一個未定的未來和夢想而萬死不辭。好比你聽瞭勵志的講座,立馬回傢背單詞過幾天卻放棄瞭,又好比你看瞭旅行日記,心血來潮地查閱資料卻又躊躇最後不去。當你在猶豫的時候這個世界很大,可如果你走出第一步這個世界就很小,最大的敵人是你的猶豫。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陶行知
情感:
做頓好飯菜,不僅可以解鄉愁,甚至能解漂泊之苦。對於中國男人來說,對真心愛的人,就越羞澀表達愛意。譬如對父母,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說我愛你。對於白頭到老的妻子,也很少有甜言蜜語。而恰相反的是,對那些感情還不深,甚至都沒入心的女人,男人倒是張口就是我愛你,閉口就是我想你。所以當一個男人對你情意綿綿時,他其實還不怎麼愛你呢。——陸琪愛情,也許在我的心裡還沒有完全消亡,但願它不會再打擾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難過悲傷。我曾經默默無語地,毫無指望地愛過你,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但願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人也會像我愛你一樣。——普希金《我曾經愛過你》所謂瞭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裡。——龍應臺《目送》6月7日是武俠小說大傢古龍誕辰75周年的日子(1938—1985)。他寫的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可謂傢喻戶曉;他說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友情是積累的,愛情是突然的”;“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似語錄般流傳。古龍一生風流倜儻,而去世前最後一句話是:怎麼我的女朋友都沒有來看我呢?初戀是一件好小好小的事情,傷心的人兒就不要再哭瞭,前面就是公交車站,不必遠送啦!——小花:初戀是件小事保全感情的途徑,在於退而守之。劇烈表白,強勢逼近,糾纏到底,諸如此類的姿態,無非是把自己推近自尊的懸崖邊緣,進退都是兩難,無法給與自己過渡。失去 或從未得到過一個人,倒是其次的事情,翻來覆去折損的心該如何來收拾。說到底,疼痛,那隻是一個人的事。——安妮寶貝《表達》才知道“新娘”的意思是接替他老娘接著照顧兒子,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字啊……有個人發帖說:這麼多年,我從未見過哪個男人跟女生吵架能吵贏的,不是氣急敗壞地動起瞭手,就是沉默以對。這僅僅是男人的問題嗎?——神回復:“以前也有吵贏的,後來他們都找不到女朋友,於是滅絕瞭。——@杯酒論道友情之所以美,就是建立以後,不需要像情侶一樣,保持緊密的聯系,它可以相當松散,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好朋友多年沒見,見面話題依然不會冷,聊完以後,下次見面又是三五年後。——連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