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1:23
因此對於可行性研究這一步,望你一定要走,可千萬別省略瞭。
第三步:策略性探討
培養習慣“四步法魔”必經的第三步,便是策略性探討。
所謂“策略性探討”,是指當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充分以後,真正實施起來,我們還必須講究策略性。否則,這習慣照樣難以養成。
對此容我舉一實例,你就很容易理解。
在我一次課上,有位來自沃爾沃的年輕女主管向我提問:
“周老師,我傢住16樓,我很想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上下樓不乘電梯,這樣對我減肥、健身肯定很有好處。但為什麼我試瞭幾天,就不成瞭?”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典型,我們不妨一起來分析。
試想,為瞭減肥、健身,天天爬16層高樓,那畢竟是一件極艱苦的事:開始她一定是咬著牙、喘著氣、努著勁,才一步步艱難地把腿挪到那16層的;而隨 後幾天,她一定會天天累得渾身酸痛,以至酸痛得她全身骨頭架子都要像散瞭似的;而再以後,她心裡每天一定都在激烈地鬥爭,以至終有一天,她感到實在無法堅 持瞭,於是就隻能中途放棄,並無可奈何地撫慰自己道:“胖一點就胖一點嘛,這算什麼,還豐滿呢?你看人傢香港肥姐,活得多瀟灑、多滋潤啊!”
……
朋友,這也許就是這位女士敗下陣來的真實過程,也一定是我們許多人曾敗下陣來的真實過程。
那采用我所謂的“策略性”又應如何去做呢?
應該這樣去做。
你想,你一下子要爬這16層高樓當然難度極大。那怎麼辦呢?你先別急,別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一口吞下個熱湯圓。你慢慢來──開始幾天,剩電梯到十 三四層,爬二三層;爬二三層對你一定很輕松,沒什麼問題吧?好瞭,過些天再加一層;這加一層對你一定也沒什麼問題吧?好瞭,過些天再加一層……朋友,你隻 要聽我的話,不急不慢、循序漸進,一天天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地加,我相信終有一天,你會在不知不覺中每天爬十六層樓還會感到輕松自如、興致勃 勃、精神抖擻、豪情滿懷,仿佛珠穆朗瑪峰也天天踩在你腳下似的……
朋友,我為什麼敢說這樣的話?因為我許多現在你們看似不可思議的習慣,其實就是這樣一點點養成的。
那我以上所舉的這個實例說明瞭什麼呢?
說明瞭培養一種習慣,除瞭要研討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外,還必須探討它的策略性。
而經過我的深入思考和實踐,我認為這策略性關鍵在兩個字──“少”和“小”
所謂“少”,就是從總體戰略而言,每個階段培養的習慣,要講究一個“少”字,千萬不能“多”;
所謂“小”,就是從具體戰術而言,每個習慣開始培養時,要講究一個“小”字,千萬不能“大”。
因為這兩個字太重要瞭,因此讓我來分別細說。
先說這“少”字。
我們培養習慣,為什麼總體戰略上,每個階段要講究一個“少”字呢?
這就要先從我們培養習慣的總體戰略說起。
實際從我以前的大量論述 中,你們一定能知道,我之所以如此強調“習慣”、如此重視“習慣”,因為“習慣”決不是簡單兩個字、也決不是某項單一的素質,而是一條路,是一條您一輩子 應堅持去走的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修煉之路。我們前面還提到,我們這裡所談的習慣,決不是一種狹義習慣,而是一種“廣義習慣”。
既然是一條一輩子要走的路、又是一種“廣義習慣”,那我們這一生要培養的習慣從小到大、從裡到外、從頭到腳、從學業到事業、從動作到思維、從思維到精神,是不是太多瞭、太多瞭?!
那如此多的習慣要去培養,我們如何應對呢?
顯然每階段要講究一個“少”字。
不講究一個“少”字,一大堆習慣都想培養和征服,到頭來就會成狗熊掰棒子,一個也拿不到手。
而講究瞭一個“少”字,就等於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就等於用鐵郎頭,去砸一個小釘子,就很容易成功。
而一旦你成功瞭,興趣有瞭,勁頭大瞭,信心也足瞭,於是就會接二連三,勢如破竹,開始瞭極好的良性循環;否則,豈不會產生可怕的惡性循環?
因此知道瞭這個道理,我們每個階段培養的習慣一定要“少”;尤其開頭,一二個、二三個足矣。
以上我們講的是“少”。
下面再講這“小”。
這可是我的一個重大發現,其對成功培養一個習慣的作用,可以說妙不可言。
我為什麼這樣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