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1:23
我們還是以前面舉的爬16樓的故事為例。
你看那學員為何十六層沒爬幾天就敗下陣來瞭呢?問題顯然在一個“大”字──你想,從來都是乘電梯的人,猛不丁天天要爬十六層高樓,這數字多“大”啊,簡直大得嚇人!
但如果我們把這“大”變 成“小”,把每天十六層變成這習慣起步時每天先隻爬二三層,這問題豈不一下就迎刃而解瞭?
這實際是一種智慧,而且還是大智慧。因為老子《道德經》中就有這樣一句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話: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而實際細想起來,天下許多難事、許多大事,一件件不都是從易處、從細處著手的嗎?而有瞭一個“小”字,不就一下子變得“易”瞭、變得“細”瞭嗎?
因此,通曉瞭這種智慧,我們在習慣上也一定要這樣做。而從某種意義講,習慣的培養和改變,其本質是要根本去改變一個人,這幾乎是我們人生最難的事!試想,我們學習讀書尚且要從一加一開始,從加、減、乘、除開始,那我們培養習慣,就更應順序漸進,從一個“小”字開始!
我們說起步時要講究一個“小”字,另一個緣由是,由於采用瞭這一策略,我們在習慣培養上最難過的兩道坎,就給您一下子輕易邁過瞭。
第一道坎是“起步”坎。
我們還是以爬樓為例吧。你從小乘慣瞭電梯,現在要爬十六層,而且以後天天要爬這十六層,你當然就很難下決心起步培養這習慣。
而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瞭,我們的目標雖然是爬十六層,但開始隻要二三層而己,這有什麼難的?我今天就起步,甚至我此刻就起步!!
因此你看,起步時講究一個“小”字,這第一個坎就很輕松地給我們邁過瞭。而萬事開頭難,這第一步邁出去瞭,就等於成功瞭一半。
這起步時講究一個“小”字,還能幫我們輕松邁過習慣培養的第二道坎──“前三五天”坎。
對此我們還以剛才的情況為例。
試想,倘若我們下決心起步瞭這習慣,那一開始這強度有多“大”、對於你的變化又有多“大”啊!而由於強度過 “大”、變化過“大”,因此舊習慣的反抗也必然“大”,舊勢力的反撲也必然“大”,你渾身上下的不適應、不舒服也必然“大”,而“大”到一定程度,你實在 頂不住瞭,當然就隻能敗下陣來瞭。
這也就是我們培養習慣往往難過的“前三五天”坎。
但現在起步時講究一個“小”字呢,這“前三五天”坎豈不一下子又給我們邁過瞭?──你想,開始幾天才爬二三層,而以後也是一點點加上去的,那你會遇到多少反抗、又會有多少不適應、不舒服呢?
朋友,說到此,我忽然想起最近我們清華老同學聚會。我們大傢都到過世界許多地方,結果發現,現在不管世界上什麼國傢,都公認我們這近三十年的改革是 極為成功的。那成功的原因何在呢?當然很多。但其中有一條很重要,我們采用的是漸進的策略。這策略用我們前政協主席李瑞環的話說,是:“邁小步,不停 步”。您看,這“邁小步,不停步”講的,不也是一個“小”字嗎?
因此,國傢的改革是這樣,我們自己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應是這樣,要“邁小步,不停步”,要“循序漸進”,要講究每階段的一個“少”字和起步時的一個 “小”字。而由這“少” “小”兩字開始,我們一個個好習慣就能逐步養成,一個個壞習慣就能逐步克服,於是我們就走上瞭一條不斷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修煉的康莊大道。試想,走 上瞭這樣一條康莊大道,年輕的朋友,你這一生還何愁學業?何愁能力?何愁財富?何愁健康?何愁快快?何愁幸福?!
以上,就是我要給你們講的培養習慣“四步魔”中的第三步──“策略性探探”,其關鍵在“少”“小”兩字。這兩字用好瞭,培養好習慣、征服壞習慣,就會變得如囊中取物,你們說對嗎?
好瞭,洋洋灑灑,一下子又這麼多文字過去瞭。看來關於“四步魔法”的第四步、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步,隻能留待下周與你們探討瞭。不過,從現在起,你們 可以依照我上面的原則開始培養你們的各種習慣瞭。註意:第一步要作必要性分析,第二步要作可行性研究,第三步要作策略性探討,這裡可千萬不要忘瞭“少” “小”兩字。而周老師則要在這裡靜候你們的捷報瞭。
第四步:“一分鐘‘修身日志’”
我們為何還要走這一步呢?
因為習慣培養一到具體實施階段我們會就碰到一個難題。這難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如果我們找不到有效的手段去對付它,我們前面的所有的努力還都會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