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1:23
那這難題又究竟是什麼呢?
這難題是一個字──“忘”。
你看,你今天想得好好的,一定要培養這個習慣、那個習慣,可結果一忙,就給忘瞭;明天呢?想得好好的,又忘瞭;而後天呢?簡直要發誓非記住不可瞭,但碰到瞭件突發事件,又給忘瞭……朋友,你今天忘,明天忘,後天忘,這幾個一忘,忘到後來,就幹脆“算瞭吧,什麼習慣不習慣!”於是,什麼必要性分析、什麼可行性研究、什麼策略性探討,全都跟著打水漂瞭。
因此,對這一個“忘”字,我們可千萬不能輕視瞭。
所幸的是經過我十年的艱苦探索,我已為你找到瞭對付這個“忘”字的極有效、極簡便的工具,這工具便是──一分鐘“修身日志”。
我這裡之所以用“修身”兩字,因為我認為在習慣上下功夫,是我們“修身”的根本途徑;而我們知道,對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古訓而言,“修身”又是“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那這種“修身日志”具體如何操作呢?
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日記或工作日志,也可以專門為此打印一個簡單的表格。它實際每天隻要記上一行就足矣。
下面就以我的“修身日志”為例,給你作具體介紹。
我是借平時日記的第二行作“修身日志”的。第一行當然通常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如何等;第二行便是我每天例行要記的“一分種‘修身日志’”。
讓我以某一天為例。
比如2007年1月23日,我在“修身日志”那一行上寫道:
“習慣──問1,蹲15,幽20,歡27,慢低”
你看瞭一定感到很納悶,這是什麼?多像是一封密電碼嗎?
但你看不懂,沒關系。因為隻要我自己能看懂就行瞭。我是在用它來每天提醒自己,去對付那個可惡的“忘”字的,因此寫得筒單點,沒任何關系,還省時間。
那你一定好奇,我這“習慣──”、“問1”、“蹲15”、“幽20”、 “歡27”、“慢低”分別是指什麼?
那就讓我來給你一一破譯:
這“習慣──”,是指我每天必須提醒、盯住的那些習慣。這裡有一點還要說明一下,開始時你盯住的習慣千萬要少,像我前面講的一二個、二三個足亦;但以後熟練瞭可量力而行,適當增加。此外,哪個習慣養成瞭,並且鞏固瞭,你就可以把這項撤掉,再隨時添新的。這樣的結果,圍繞著你的目標、難題、瓶頸、短板,你總在培養各種新習慣,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興致勃勃,興味無窮,而且還極為主動。
這裡順便還要說一下,根據西方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是21 天。但我認為這是個平均數,因為有的習慣很容易養成,也許重復幾次就行瞭;但有的就比較難、尤其克服各種壞習慣,也許幾個月都困難。因此這21天一定是一個平均的概念。而為瞭大傢好記,根據我的經驗,不妨把培養習慣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初始關鍵期,也是咬牙堅持期,一星期左右;第二階段──剩勝追擊期,也是習慣養成期,一個月左右;第三個階段──鞏固期,也是享受成果期,一百天左右。即前一星期為咬牙堅持期,前一個月為習慣養成期,前一百天為習慣鞏固期。你看,這是不是很好記?
以上我解釋的是“習慣──”是何意思。
那“問1”呢?
“問1”是我那一陣正在天天提醒自己每天在《百度·知道》問一個問題的習慣。由於我天天提醒,這習慣現已養成,對我帶來極大幫助。
“蹲15”?
“蹲15”是我要求自己養成天天練蹲起的習慣。因為年老先老腳,每天這樣練,對身體會有很大的好處。我這裡的“15”,是指那一天我提醒自己要練 15次。我是從每天練蹲起5次開始的,即我前面說到的“小”。那究竟最後這量化到多少為止呢?到你自己認為合適為止,也就是所謂的“適可而止”。順便說,各種習慣能量化的盡可能量化,但不能量化的也久必勉強。如我那上面的“慢低”就是提醒自己無論平時說話或上臺演講,都要養成講得“慢”一點、語調“低”一點的習慣,這對保護嗓子大有好處。因為我以往的毛病就是太快、大高。像這一習慣我很難量化,則每天提醒自己即可。
“幽20”?
“幽20”我是要求自己當聽到或看到一句特別幽默的話,要養成當場在心裡默誦20次的習慣。這習慣我現在也基本養成瞭,它不僅使我感到生活的無窮樂趣,而且也是一種生活的積累,對與人相處、對我演講都有很多幫助。